中国长安网 > 政法版> 社论评论

解放军报:给会议做做“加减法”

2012-12-13 10:24:27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辛士红

    “我们不定基调,事先也没有要求大家提交发言稿,就是希望大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畅所欲言”……从习近平总书记12月9日在广东主持召开的经济工作座谈会,我们看到了清新务实的会风。

    “开会是重要的领导方法”。一张平静无言的会议桌,见证历史上多少惊涛骇浪和风云际会。每到革命和建设的重大关头,我们党总是通过一次次会议拨正航向,力挽狂澜。比如,八七会议、古田会议、遵义会议、七届二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等等。战争年代,开一次会要穿过数道封锁线,有时与会人员就牺牲在途中,可谁都认为开这样的会太重要了。

    然而,今天的会风确实有改进的必要。有的为开会而开会,把开会当落实,把开会当政绩,规模越大越好,规格越高越好;有的为跟会而开会,上头开一个会,下头开一串会,一会带来千会开;有的为“吃”会而开会,借着开会之名游山玩水,公款消费。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从承诺“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到要求“脱稿发言”“不讲客套话”,可谓点到了穴位,带了个好头。

    改进会风不妨做些“减法”,不该开的会不开,能合并的会合开,“开短会、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减的手段反而可以取得加的效果。

    少讲规模,少讲排场,少讲奢华,也是一种“减法”。1947年召开的全国土地会议,可谓至关重要。会场就设在西柏坡村口外的一片空地上,主席台是露天搭的一个白布棚,座椅则是从周围搬来的一些石头,当然也没摆什么水果、香烟、热毛巾之类。但这个会议却改变了数亿农民的命运,写进了中国的历史。

    “会议是干什么的?是不同的人走到一起来交流碰撞,产生新思想的。一个好的会议,连会场中的空气都饱含着思想。”在作家梁衡看来,会议的思想性越高,含金量就越高,会议的附加成分愈多,会议的不正之风就愈烈。

    在给会议“瘦身”的同时,我们也应做好“加法”。比如,少些“假长空”,多些“短实新”;少些照本宣科,多些畅所欲言;少些会外应酬,多些心无旁骛。

    岁末年初,各种会议较多,改进会风显得尤为必要。我们只有动真格,见实效,好的会风才能“成于上,而化于下”。

[责任编辑:季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