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龙游县塔石镇雅村。民警童长春走在乡间小路上,一路上招呼都打不过来:卖鱼、卖菜、蒸包子的小商贩,小商店的老板或者路边正在工作的工人,看见他都会自然、热情地搭上两句话。“我跟他们全熟。这村里大大小小的事儿我基本都知道。”童长春是塔石实行“双警双联”警务机制改革后,从龙游县公安局塔石派出所“下沉”到雅村的两名“雅村专属”民警之一。他每天8点半钟开完早例会之后就直接到雅村,村民随时可以看到他的身影;而印有他照片和联系方式的牌子则挂在全村很多建筑的外墙上。
“就是要让村民牢牢记住他们,有事就可以直接找他们。动态接警,就近处警,效率比原来高得多。”塔石派出所所长余剑飞说,“双警双联”是在全县实行警务机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塔石派出所针对辖区农村特点实行的改革,年初开始准备,6月正式推行,如今已取得初步成效。
网格:两名民警负责一个“小格子”
“你看我这所里是不是特别冷清啊?”在塔石派出所,余剑飞笑着对记者说,“警务机制改革之后,民警们都到自己的责任区去了。所里每天基本只有一名值班领导、一名值班民警和一辆备用的警车。”
余剑飞告诉记者,“双警”指的是“警力下沉,警务前移”。农村的特点是地广人多且分布不集中,“拿塔石来说,有6万人口,但只有12名民警,旧的警务机制让他们大部分时间只能呆在所里等待接警,基层到底什么情况,了解得很有限,工作起来显得被动。必须要让警力真正沉到一线,夯实基层基础工作。”
网格化管理正是为此而设计。全所辖区被重新划分为塔石、雅村、泽随、石佛四个“小格子”,根据现有警力情况,每个“小格子”派驻两名民警,作为一组搭档,专门负责这一片区。遇有重大警情,派出所值班领导则带领值班民警前往支援。
童长春和同事们各自领到了一个印有自己名字的公务包,扎实地下沉到了一线,如今,他们已成功地融入乡村生活。“在农村,只要跟村民熟,各项工作都好开展。”童长春说。
工作在一线的民警通过与村民密切的日常交往和挨家挨户的走访,全面翔实地采集了村里的基础信息,根据派出所统一制作的基础信息采集表上列出的实有人口核查、外出人员登记、出租私房、矛盾纠纷不安定因素排查等15个项目,将所有信息录入信息平台,进行汇总和分析。童长春说:“这些文件不仅有利于我们现在掌握村里的情况,也为将来的警务交接提供了方便。”
双联:提供“组团式服务”
在童长春的警务工作站里,记者还见到了塔石镇政府雅村工作站站长舒荣清——警务工作站实际上是驻扎在镇政府工作站里面。“我们跟他们‘合署办公’。”童长春指着舒荣清开着玩笑。
这是“双警双联”的重要举措之一:每个“小格子”的警务工作站都驻扎在当地的政府工作站里面,两名民警中的一位担任副站长。通过这种方式,与当地政府工作站紧密地结合了起来。
“双联”指的是“警民联勤,警民联防”。农村警力不足的问题尤为突出,好在民力无穷,于是,民警牵头,联手村干部、基层综治人员、驻村法律顾问、老党员等力量,推出“组团式服务”,实现信息联排、警情联处、纠纷联调。
把当地人吸收进队伍里,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那些背景复杂或潜伏在“水面之下”的问题、那些微妙的或年代久远的人际关系都能够被及时理清。而跟民警“合署办公”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民警具备更专业的法律知识,而且具有警察特有的威信。随时都能看见民警,村民们心里踏实。”舒荣清说。
“服务团队”采取“1+X”方式进行“联调”。在农村,因土地、盖房、山林而起的纠纷是最主要的矛盾,一旦处理不及时便可能转化为刑事案件,及时掐掉矛盾幼芽、预防矛盾升级是驻村民警最重要的工作。“1”指的是民警,“X”代表村干部、法律顾问或当事人尊敬的亲戚等各方力量。这几方面力量联合起来,调解成功率比先前各自为战时高了许多。“其实村民们大都很淳朴,看见这么多人为解决他的事情聚集到一起,气就先消了一半。”童长春说。“双警双联”运行以来,塔石派出所共调解民事纠纷158起,成功率100%。
塔石还有“警民双联”巡查队,有效地起到了排查安全隐患和及时介入案件先期处理的作用。针对村民防范意识较弱的特点,塔石派出所做了大量防范宣传工作,发放了将近4万份传单,又建立起短信平台随时向村民发送短信形式的警情提示。记者在进入塔石采访的当天也被纳入这个网络,并收到了一条“欢迎短信”:“警民联勤,警民联防!塔石派出所与您共织平安网,我们就在您身边!”
这样的塔石,的确令人安心。(记者 朱宏 通讯员 王萌)
·浙江杭州警方打造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
·浙江:景区救生队
·浙江台州:群众评说空气质量
·浙江:用法治理念维护民警执法权益
·浙江遂昌县:党代表送服务下乡
·浙江缙云县:十八大宣讲组搜罗心愿
·浙江缙云县:十八大宣讲组搜罗心愿
·浙江余杭:法律援助走进社区
·浙江象山:渔嫂高歌十八大
·浙江天台:离乡村民网络问政
·浙江宁波检察院两年救助11起刑案被害人
·浙江德清县广建和美乡风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