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出所辖区的治安状况有了不同的颜色;全副武装的民警在杭州“走街串巷”;为了防盗,居民小区的落水管上居然“长”出了刺……今年以来,杭州市民明显感到街头见警率更高,民警反应更迅速,处置更给力了。
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2012年1至11月,全市抢劫、抢夺案件和入室盗窃案件同比分别下降12.61% 15.90%和5.58%。据今年11月份杭州市移动公司最新民意电话调查显示,市民群众总体安全感、满意度分别达到97.69%和95.16%。
改变源于杭州市建立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根据信息化、动态化的社会治安发展趋势,杭州警方今年创新情报研判、快速反应、网格防控、社区警务、网络科技等“五大机制”,全力打造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信息主导是基础。为了真实、准确地了解杭州市的治安状况,从今年4月开始,杭州市定期组织特殊的“考试”。考试的内容包括辖区的社会稳定、刑事犯罪、治安秩序、灾害事故和公众安全感等卷。其中,派出所每周考一次,分局每15天考一次,市局每月考一次。该项制度实施以来,今年已有效解决65项突出治安问题。
杭州警方还开发设计了治安状况“四色三级预警系统”,以绿、黄、橙、红四色代表不同治安状况,启动不同级别的防控等级。今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根据“四色三级预警系统”,已累计出动民警22万人次,设置卡点1.8万个(次),切实提高了见警率、盘查率和管事率。
杭州市民则明显感受到马路上的警车、民警多了,出警的速度快了。快速反应、网格防控,不仅织密了防控的网络,更是提高了效率和速度。目前,杭州市分成446个“防区”和39个“防控组团”,派出所网格防控警力达到1276名,较之前增加30.7%。一些城市主干道,每晚由24名民警和24名武警实行常态化武装巡逻。杭州还在全国率先建立了150名专职民警组成的直属治安防控机动队,24小时全天候在城区主干道及各大广场、治安复杂区域开展巡逻防控。
发挥社区警务的作用,创新安全防范措施,是杭州市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一大亮点。以前很少进派出所的张大伯,如今喜欢去派出所逛逛,因为那里有一个安全防范展厅,可以学习防范技巧。目前,杭州在在全省率先推广派出所、警务室“一厅”、“一柜”做法,即在有条件的派出所大厅设置安全防范展厅,在有条件的警务室设置安全防范产品展柜,常态化地推广简便易用的安防产品、宣传防范案件的对策举措。同时,警方还利用新闻媒体、律师、社会知名人士等各种社会资源,在社区建立多种新型调解机制,提高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能力。
对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实施,省公安厅副厅长、杭州市委常委、公安局长柯良栋表示,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要求,为杭州市公安机关全面深入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杭州市公安机关将以解决推进过程中的“难点问题、责任问题、保障问题”为突破口,不断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见习记者 李洁 通讯员 杜玉泉 徐佳)
·福建漳州:立体治安防控体系提升破案能力
·云南砚山县公安局构建治安防控网络
·治安防控商家来当“一把手”
·广西崇左:警民携手共建治安防控机制
·广西上思县多举措构建城区治安防控网
·广西崇左:警民携手共建治安防控机制
·广西崇左:警民携手共建治安防控机制
·陕西商洛:投资亿元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浙江温岭太平派出所推进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广东湛江:专群结合织就立体治安防控网
·湖南钢城:“技防+人防+保险”治安防控模式
·社会管理志愿者成为治安防控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