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政法版> 社论评论

检察日报:简报何以不“简”

2012-12-12 09:24:38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检察日报 

    一个地级市,每年编发各类简报50万份以上,每位市级领导每年接受简报4000多份,最多的一个单位编发6种简报——河南濮阳市委办公室提供的一份材料显示:目前全市编发的各类信息、简报近300种,平均每天编印各类简报15到20种,每年编发各类简报50万份。124个使用简报的市直单位中,37个编发两种简报,22个编发3到5种简报,最多的一个单位编发6种简报(12月10日新华网)。

    简报简报,贵在一个“简”字——简明扼要、简单明了、删繁就简、直奔主题。简报的质量,关系到工作贯彻落实推动的力度,关系到干部作风形象的树立。简报是载体,借以推动工作才是目的。这些年来,尽管上面一再强调改进作风,减少文电,但滥发文件简报的顽症却一直未能根治。“一个单位编发6种简报”的“奇闻”,反映的是当下一些地方以文件落实文件、用简报代替汇报的歪风邪气,这些地方把编发简报作为工作的重心,只管一个劲地发、发、发,全然不顾基层的感受。“简报泛滥”的背后,是文牍主义、官僚主义的怪胎。

    简报何以不“简”?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能“取悦于上”。明明知道党中央力倡新的作风,明明知道下级厌恶花拳绣腿,也明明知道多发简报效果甚微,可有的依然我行我素,乃是因为“知县靠政声,拔员靠名声”的旧观念作怪,以为多编“简报”,多发指示,表明政治敏感,工作积极。而有的上级也稀里糊涂地认为这是紧跟照办,能力很强,倍加赞誉。于是,“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文牍”与“主义”就这样结伴而畅行。

    简报不“简”的深层原因还是为了显示政绩。现在有的领导以为领导领导,重在谋划,项项工作,发文指导。这下可了不得,一年下来,数十份上百份文电简报就在领导的“谋划”中产生了,年终还把它视为“政绩”加以总结。这样年复一年,乐此不疲,文牍主义能不经久不衰吗?

    要让简报回归其本来面目,关键在于领导。一份简报该不该发,什么时机发,由谁来签发,这是对领导责任心的检验;简报是否指导具体、切中时弊,这是对领导事业心的衡量;简报编发后,是否跟踪问效,指导有力,这是对领导作风与品德的考察。

    “简”意味着节约,“简”意味着效率,“简”意味着务实。值得期待的是,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中,其中就有一项,“要精简文件简报,切实改进文风,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简报一律不发”。希望各级各部门能在实际工作中真正践行简约清爽之风,让简报“简”下来,工作“实”上去。(曾颖)

[责任编辑:季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