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体会。一方面,我感到“三个自信”的提出非常重要。“三个自信”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理想信念的集中体现和坚实基础,必将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加坚定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另一方面,我感到“三个自信”的提出非常具有针对性。当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领域的霸权,在全球范围内占据话语主导权,甚至妄图主导中国建设成就的解释权,宣称我们取得的成就都是向他们学习的结果,我们的问题都是缘于学习的不够,致使一些党员干部和群众,包括一些专家、学者产生模糊甚至错误认识。加之近代以来中国曾经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历史使中国民众中形成的至今没有完全消除的崇洋媚外心理和我国政治建设领域确实存在的不足,导致部分人对我们的政治建设存在疑虑,谈到我们的行政体制必言低效,谈到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必言滞后,而谈到西方民主法制必言先进。我认为,判断一个政治制度好不好,不能以抽象的标准为标准,更不能以西方的标准为标准,而要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在实践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看其是不是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综合国力的提高。增强我们在政治建设方面的自信,一要开展平等交流,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增强中国话语音量,让世界听见更多的中国声音,看到更多的中国色彩,明白更多的中国想法。二要加强理论武装,使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发自内心增强自信。三要着力推进改革,切实革除政治体制和政治生活中一切妨碍发展,影响社会进步和谐,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弊端。
谈谈对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群众工作的认识。群众工作是我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群众工作,今后我们的事业永远也离不开群众工作。要着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做好群众工作。胡锦涛同志在报告提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八条基本要求,其中第一条“必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和第六条“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最直接地体现了对人民主体地位的认识,这是我党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继承和发扬,是“以人为本”这个科学发展观核心立场的集中体现。黑龙江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始终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始终把全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奋力谱写全省人民幸福美好生活新篇章”为主题,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承诺办好30件民生实事,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明确的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推进富强文明和谐大美幸福龙江建设“六个着力”的要求,都充分体现了对人民主体地位的认识和尊重。我将在分管工作领域牢牢把握“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原则,把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贯彻好、落实好。要着眼民主政治建设的中国特色做好群众工作。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指出: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这进一步阐明我国的民主政治与以选举和“三权分立”为标志的西方民主政治的根本区别。要使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真正落实,就要让人民群众有切实可行的实现途径,信访工作就是实现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之一。我认为信访工作不是一项短期的、临时性、阶段性工作,绝不是等到将来法制建设更完善之后就可以舍弃的权宜之计。信访工作必将随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加强和深化得到完善和规范,得到巩固和加强,必将成为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一项重要内容,必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厦建设的一块重要基石。我将进一步增强抓好信访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这项工作抓得更有实效。要着眼新的历史时期特点做好群众工作。报告中关于“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和“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等要求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好群众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必须着眼改革开放这个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着眼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把这些要求理解好、落实好。比如,工会、共青团和妇联工作的内容、方法和机构设置,怎么适应城市人口由“单位人”向“社区人”的转变,怎么适应农村撤村并屯布局调整和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就业结构、人口布局的变化,在空间上找到人、在形式上适应人、在思想上抓住人,都需要调查研究和创新实践。再如,随着“博客”等新兴网络媒体和社交工具的普及,人人可以成为媒体人,人人可能成为意见领袖,网络在左右舆论导向、影响公众情绪方面的作用不可小视。对此我们不能淡漠忽视、惧怕逃避、消极对抗,而必须引导好、管理好、运用好,更有针对性地做好群众工作。(郝会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