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地方要闻> 内蒙古

内蒙古万名党员干部下基层解决民生问题

2012-12-11 16:52:00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内蒙古日报 

  今年3月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强区的中心任务,组织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办实事转作风活动。14.1万名党员干部深入8839个嘎查村和1500个社区,创新举措、整合资源,力争用3年时间,扶持一批发展项目,解决一批民生问题,强化一批基层组织,锻炼一批党员干部。

  分类定级,对症施治,强化基层党建。全区党员干部按照党组织带头人、工作思路、工作制度、活动阵地、保障机制、工作业绩、群众评价等7项指标分类定级,通过调查摸底,综合评议,对农村牧区党组织,划分为先进、一般、后进3个档次定级,对其他领域党组织,以好、较好、一般和较差4个档次定级。然后,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将占全区嘎查村总数10%的后进嘎查村和部分较差社区作为下基层活动联系点,一个机关或企事业单位确定一个后进党组织,派出工作队和联络员进村入户,派干部兼任第一书记或副书记,采取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发放调查问卷、上门走访、记民情日记等多种方法,摸清每个后进党组织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同时广泛征求基层群众对推动发展、改善民生的意见建议,汇总收集各类意见及建议39478条。在此基础上,针对突出问题,制定具体的共建帮扶工作方案。没有集体经济的,重点帮助寻找发展项目;管理不民主的,重点帮助建立完善“四议两公开”等民主管理制度和机制;基层干部待遇偏低的,全力协调有关部门给予政策和经费保障。

  三级联动,台账跟踪,促进作风转变。活动伊始,自治区党委即成立了干部下基层领导小组,下设12个盟市工作组,分别由12位省级领导干部任组长,组织推进各地干部下基层活动。要求常驻嘎查村干部每年在基层工作不少于100天,每年轮换一次。非常驻的其他处级以上党员干部每年至少下基层2次,全年不少于15天;其他党员干部每年至少下基层1次,全年不少于7天。活动中,党员干部广泛开展了“结穷亲”活动,与困难党员群众结成帮扶“对子”,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们解决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等实际困难。截至目前,下基层党员干部已与17.7万多名困难党员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办实事好事4.1万余件。实行民情日记和工作台账制度,对下基层活动情况进行月统计、月报告、月督查,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不定期编发下基层活动简报,及时宣传推广活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

  组团帮扶,连片扶贫,加快增收致富。自治区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与贫困旗县、嘎查村结成共建帮扶“对子”,开展“一对一”集中帮扶,充分发挥帮扶单位自身优势,帮助基层和群众找项目、引资金、送技术、荐人才、强组织。目前各级帮扶机关和单位已投入帮扶资金3.39亿元,组织协调落实发展项目4025个,捐赠物资价值总额3240万元,安置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就业22363人。对于贫困面较大、贫困程度较深、贫困人口集中的地区,由自治区工商联、经信委、国资委等组织国有企业、非公有制企业进行“组团”式集中帮扶,连片扶贫。目前,鄂尔多斯市对口支援兴安盟已取得初步成效。自治区工商联组织116个非公企业在通辽市开展了多次招商和贸易洽谈活动,达成300万元的捐助项目6个,签订141.58亿元的项目合作意向,在谈大型投资合作项目3个。自治区经信委组织115家企业帮助锡林郭勒盟发展制造业、农畜产品加工业,其中38家企业已签定了项目投资意向,中电投蒙东公司等企业的11个项目已开工建设;47家企业达成就业服务、捐赠等合作意向。自治区国资委组织包钢集团等5家自治区企业在大青山革命老区开展帮扶工作,目前,包钢集团在固阳县和乌拉特前旗兴建的项目总投资达到52亿元,其他4家企业投入帮扶资金160多万元。(党组文)

[责任编辑:刘琳]
相关报道

·内蒙古公安机关 “两打”专项行动 破案5万多起
·内蒙古举行蒋青春先进事迹报告会
·内蒙古准格尔旗致力打造“民生首善”旗
·内蒙古:积极应对 确保群众生活有序进行
·内蒙古公安厅要求改进文风会风
·内蒙古:明确奖惩制度将普法变为“硬措施”

·内蒙古:明确奖惩制度将普法变为“硬措施”
·内蒙古公安厅要求改进文风会风
·内蒙古杭锦旗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部门更名改局
·内蒙古非法认定驰名商标案查处28件28人
·内蒙古开展党建带队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