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江苏

江苏苏州:50项指标勾勒警务现代化蓝图

2012-12-11 10:53:5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新华日报 

    2011年底,苏州在江苏省率先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后,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又赋予苏州“当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先行军”的新使命。

    在这样的背景下,想在先、干在先的苏州公安,以一场“苏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公安怎么办”的大讨论活动,率先在全市拉开了本部门现代化建设的序幕。

    六大类、23大项、50小项指标,2012年初,经过多轮论证和调研,苏州市公安局出台了全国警界首个“警务现代化指标体系”,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在全国、全省率先基本实现警务现代化。

    苏州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张跃进表示:“要通过改革创新、先试先行,努力走出一条符合百姓需求、符合公安发展、具有苏州特点的警务现代化之路。”

    警务手段科技化促进转变

    今年10月1日,“双节”长假的第二天,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广场上热闹非凡,吸引人们而来的是烟花、水幕电影以及各式各样的活动。在这场大型活动中,从开始到结束,广场周围的主干道全部畅通,但这并非依靠大量警力现场疏导。实际上,此次苏州工业园区交巡警大队只出动了过去同类大型活动一半的警力。

    带来改变的是该大队刚刚使用不久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这个信息化平台具有多种方便快捷的功能。

    在苏州公安的警务现代化指标体系中,“警务手段科技化”是重要内容之一。“现在我们正在推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二期建设,力图使系统达到全覆盖。”工业园区交巡警大队副大队长韦勇说。

    除警务手段科技化外,据工业园区公安分局局长巴健介绍,工业园区公安分局还将重点放在了“群众对社区民警的知晓率”和“居民小区可防性案件发案率”两个具体指标上。

    今年6月初,工业园区交巡警大队按人头划分了责任区,每名民警负责一个区域,民警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自己的责任区摸排安全隐患。我们注意到,这项举措并非将交警限制在路面上,其中一项重要内容要求“交警要进社区”,力图不留死角。

    警务现代化建设让苏州民警的工作方式悄然发生着改变。

    率先提出警务现代化目标

    去年年底,苏州市公安局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苏州公安基本实现警务现代化指标体系》和《苏州市公安局率先基本实现警务现代化实施意见》,在全国率先提出加快实现警务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其实,在此之前,尤其是2008年以来,苏州市公安局制定了三年转型发展纲要,明确了“六型”公安机关的目标定位,通过做优机关、做强专业队、做实派出所、做精社区警务“四做”警务策略,大力推动公安转型发展、优化升级,基本实现了初步转型的目标,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下一步公安发展的方向以及新一轮转型的定位该当如何,成为摆在苏州市公安局党委面前的重要课题。在这种背景下,警务现代化成为苏州公安深度转型的“灯塔”。

    苏州公安警务现代化指标体系,围绕服务管理人本化、警务运作集约化、警务手段科技化、警务工作社会化、警队管理科学化等,共设置23个大项、50个子项(即50个具体指标)来衡量警务现代化建设进程。

    “这一目标,我们计划于2014年在全市基本实现。”张跃进说。

    发展指标变身利民举措

    综合评分达到90分以上、单项指标实现程度达到80%以上、法治建设满意度达到90%以上、公众安全感达到95%以上即为基本实现警务现代化。

    这是基本实现警务现代化指标体系的监测方法,充分把是否实现警务现代化的评判权交给了老百姓。

    10月27日,苏州市公安局举办《花甲警事——记社巡民警老秦》微电影新闻发布会,向一位即将退休的老警察献上了一份特别礼物,并借此展现苏州公安在网络自媒体时代的新形象。

    微电影这种创新形式在和警务宣传工作结合后,达到了出乎意料的宣传效果,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警务现代化中的“警民沟通交流能力”,通过内容宣传也加强了“民生案件防范能力”。

    “现代化的最终目标就是让人民满意,让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张跃进说。

    工业园区公安分局加强了警务宣传栏的建设,通过公布民警动态、日常防范等信息,搭建警民沟通的桥梁,提升“群众对社区民警的知晓率”,压降“居民小区可防性案件发案率”。

    目前,工业园区公安分局已完成警务现代化50个指标中的40个,局长巴健对于年底完成目标信心百倍。(邹巍 李路)

[责任编辑:季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