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到建筑工地为进城务工人员送欠款
法官现场办公,,为当事人解疑释惑为当事人解疑释惑
法官到工地了解情况
开栏的话
郑州市中级法院民一庭、民二庭承担着省会郑州传统民事案件的审理工作。以2011年为例,全市两级法院共审理传统民事案件32250起,案件的审理和判决起着风向标的作用。典型传统民事案件的宣传、整理和总结,对于化解社会矛盾,宣传民事
审判理念,增进和谐社会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临近春节,对快审、快结涉及进城务工人员案件,省法院和郑州市中级法院领导高度重视。
全省法院“第四次拖欠进城务工人员工资案件集中办理活动”开展以来,登封市法院高度重视,从立案、审理、调解、判决等方面开通“绿色通道”,最大限度地维护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取得明显成效。
全力维权一心为民
连日来,登封市法院采取多项得力措施,全力维护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
提高办案效率,尽快解决涉进城务工人员案件。对于涉进城务工人员案件,做到及时立案、及时排期、及时开庭审理、及时结案、及时执行;扩大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力争在最短时间内使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得到实现。
充分运用非诉手段解决涉进城务工人员纠纷,避免进城务工人员和用人单位矛盾激化。重视调解在涉进城务工人员案件处理中的作用,力争将涉进城务工人员纠纷通过调解结案。
加大执行力度,尽快落实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对于符合先予执行条件的,依法在作出裁判前先予执行。涉进城务工人员案件裁判生效后,加强对用工单位的说服教育,力争用工单位自觉履行、配合执行。
不妨来看几个执行小故事。
半年讨薪一朝结账
“太感谢你们了,我们讨要了半年的工资,没想到在你们的帮助下,这么快就拿到手了。”12月3日,工人代表王玲握着登封市法院法官的手激动地说。该院帮26名工人讨薪后,工人特派代表来谢法官。
登封市区的刘某在颍阳镇颍西村开办了一家服装公司,主要从事服装加工。2012年5月1日至5月31日,颍阳镇的26名农民在该公司打工。服装公司在没有给他们发放5月份工资的情况下,通知放假休息。
2012年8月,26名民工在讨薪无果后,向登封市人社局反映。该局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对此案进行调查处理,鉴于服装公司没有工商注册登记,不具备用人单位主体资格且已停产,负责人刘某推辞不与执法人员见面,无法按相关程序进行处理等情况,建议投诉人走诉讼程序解决。
法官拿到反映材料后,第一时间约谈刘某,做其思想工作,一是向其讲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要诚信经营,依法经营;二是讲明若当事人不履行义务,法院立案后,会冻结当事人的个人账户;三是通过典型的讨薪案件对其进行再教育。
在法官耐心细致的调解下,刘某当即取钱兑付了26名工人的3万多元工资。
讨要工钱一纸诉状
12月5日,登封市法院依法判令被告孙某在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一次性支付所欠原告赵某的劳务报酬14500元。
早在2011年7月,赵某按照孙某的要求,为其粉刷房屋。双方约定,劳务报酬共计33000元。然而,在粉刷工程结束后,孙某仅支付了赵某16000元。对于剩余的17000元,双方经过协商,孙某为赵某出具了欠款14500元的字条。之后,赵某虽多次催要,但孙某以工程质量差为由拒不支付。赵某一纸诉状将孙某告到登封市法院。
此时适逢全省法院正在开展“第四次拖欠进城务工人员工资案件集中办理活动”,承办法官高度重视,当即决定优先审理。
法院认为,原被告之间形成了劳务合同关系,原告为被告提供劳务,被告应当依约支付价款,原告要求被告支付所欠劳务报酬理由正当,应予支持;至于被告提出的工程质量问题因被告未在法定期间内提出反诉,法院不予支持。法院遂依法作出了上述判决。
拿到工资一脸热泪
“没想到包工头拖欠了近两年的工资,现在经过你们的精心调解,我很快就拿到了钱……”12月5日,进城务
工人员王某从登封市法院法官手中接过调解书后,禁不住热泪盈眶。
早在2010年10月,王某跟随包工头李某来到登封市某小区建筑工地打工。工程完工后,王某应得劳务报酬2300元。岂料李某在支付给王某300元工资后,以没现钱为由,对剩余的2000元迟迟不付。无奈之下,王某于2012年8月1日将李某告到了登封市法院,请求法院判令李某支付拖欠他的工资款。
承办此案的刘法官多次前往被告李某家中了解情况,但李某一直避而不见。见李某玩起了“躲猫猫”,王某犯了嘀咕:“这2000块钱,怕是要不回来了,实在不行就算了吧。”
没想到,3个月后,刘法官给王某打来的电话让他心里踏实了。
原来,刘法官接手这起案件后,先后多次带领书记员利用下班或周末休息时间,在被告李某家附近蹲点守候。功夫不负有心人。2012年11月25日,刘法官终于在李某家附近将其逮了个正着。
经过承办法官耐心细致的讲法明理,李某被法官锲而不舍的精神所感动,当即支付给王某工资300元。对于下欠的1700元,李某与王某达成了调解协议:在今年12月30日前,一次性将所欠工钱全部交清。双方还在调解协议上签字确认。(□首席记者 吴倩 通讯员 牛文强杨军献张太恒刘舒力/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