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试点传真> 合肥

监测PM2.5,能否给百姓洁净空气?

2012-12-07 16:45:03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安徽日报 

     实时发布满足公众环境知情权

    “16时,明珠广场监测站,PM2.5浓度38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还算不错! ”12月6日傍晚,在合肥市经开区工作的彭伟点开市环保局网站,看到最新的空气质量数据后感叹道。进入12月,彭伟多了这个上网去处。他高兴地对记者说,如今合肥发布PM2.5数据了,我可以了解自己所在区域的空气质量,并据此安排出行。

    空气质量与健康息息相关,合肥发布 PM2.5数据受到市民热切关注。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不到一根头发丝粗细的1/20,但危害却极大:可以直接进入肺泡,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因含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是灰霾天气的“元凶”。为公众提供健康指引,便于政府有效治理大气污染,年初修订的国家空气质量新标准将PM2.5纳入监测范围,并作出限值规定。按照该标准,合肥城市建成区PM2.5“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75微克/立方米,“年平均浓度限值”35微克/立方米。

    记者登录合肥市环保局网站空气质量新标准发布平台,点击PM2.5指标,三里街、长江中路、琥珀山庄等十个监测站点数据一目了然。从12月6日20时“24小时平均浓度”数据看,各站点均低于“75”的标准限值。

    合肥市环境监测站副站长李菁介绍,2009年以前,合肥只有五个监测子站,2010年以后增加了5个,这些监测站点覆盖了城市建成区,既有居民集中区、商业街、学校,也有工业园区、水库等,综合起来能够真实反映合肥空气质量。

    我省其他城市居民何时能了解到身边的PM2.5数据?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副站长朱余透露,芜湖、马鞍山明年将实现PM2.5监测发布,铜陵、滁州等市积极跟进,2015年前全省地级市均加入发布行列。

    数据“难看”空气质量其实并未恶化

    在合肥市环保局副局长高勇看来,与旧版本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相比,新标准强调以保护人体健康为首要目标,增设PM2.5等监测,收紧部分指标值,同时用空气质量指数AQI取代空气污染指数API表征空气质量状况,能全面反映当前复合型大气污染形势。

    AQI综合PM2.5等6项指标数据形成,0至50为优, 51至100为良,101至150为轻度污染,151至200为中度污染,201至300为重度污染,大于300为严重污染,依次用绿、黄、橙、红、紫、褐红表征,并一一注明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室外活动的注意事项。在合肥市发布平台上,12月6日16时,庐阳区监测点和三里街监测点亮起了“橙灯”,其余点位均为“黄灯”。根据提示,“橙灯”亮起,儿童、老年人及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应减少长时间、高强度的户外锻炼。

    尽管合肥空气质量总体还不错,但专家对实施新标准下的数据走向并不乐观,认为空气质量数据可能“难看”。事实上,今年1月至9月,合肥市在明珠广场和长江西路监测点位试点PM2.5监测,共监测273天,按新的AQI计算空气质量优良率只有64.7%,而按过去标准计算优良率达88.9%。

    据环保部和省环保厅的专家测算,新标准实施后,全国将有2/3的城市空气质量不达标,我省将有30%至50%城市不达标。“采用新标准后,合肥与国内同类城市一样,空气质量优良率将明显下降。”高勇特别指出,这并非说空气质量明显恶化,而是因为标准限值收严、提高了,监测结果更直观了。

    污染防治你我携手共护蓝天

    “到2020年,使城乡居民呼吸更清洁的空气,享受更良好的环境。”不久前发布的《生态强省建设实施纲要》郑重提出了这一目标。

    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所郑志侠博士认为,PM2.5测得准、报得出,不过是大气污染防治的前奏。重要的是,各级各部门和全社会切实增强保护空气质量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感,共同采取措施,共同呵护蓝天。

    “工业企业逐步进园区和工业聚集区,加大治理力度,控制源头;提倡使用天然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少用煤炭、重油等污染重的能源;进一步整治机动车尾气、扬尘污染、秸秆焚烧等。 ”合肥市已形成防治总体思路。高勇表示,在自己打好污染防治“组合拳”的同时,还要与长三角城市和省会周边城市加强联防联控,因为空气流动极易造成跨区域污染。

    “企业是排污大户,必须肩负起环保责任。”郑志侠认为,企业应树立绿色生产理念,及时公开污染排放情况,杜绝偷排漏排;要实行清洁生产,注重节能减排,多使用天然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力争做到生产过程中少排或者不排放废气;注重研究开发绿色环保产品,尽最大可能使产品不污染环境,不危害人体健康。

    人既是大气污染的受害者,也是大气污染的制造者。对于每一个公民来说,一方面要关注身边的大气环境,敢于监督、揭发违法排污行为;另一方面,更要身体力行,参与到大气环境保护中,注重节约能源和资源,尽量少开车,少使用塑料袋,少使用油性油漆等。

    呵护蓝天,人人行动。如同合肥市环保局、驻肥高校环保社团等共同倡议的那样,让绿色融入生活,改变自己就能改变城市,您的消费方式改变着生活方式,也将改变着生产方式,最终改善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记者 夏胜为)

[责任编辑:刘琳]
相关报道

·沈阳设120个点位监测PM2.5 成第三个试点城市
·辽宁公共场所健康危害因素(PM2.5等)监测试点启动
·北京环保局:PM2.5明年正式发布 有望手机查
·北京新增8处PM2.5监测站 首次设尾气排放监测点
·选址质疑 标准之争:谁来还公众真实的PM2.5
·30余家环保组织倡议 捍卫美丽中国生态红线

·30余家环保组织倡议 捍卫美丽中国生态红线
·山西将建环保信用体系对企业环境行为进行评价
·2012四川环保世纪行访巴中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昆明:打造“环保警察”守护“高原明珠”
·大力提升住房医疗环保就业水平
·湖南株洲 “数字环保”工程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