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油条哥”红了。47岁的成都市民李刚,虽然收入微薄,却宁可提高成本,坚持销售不使用明矾的油条,被大家称为“油条哥”,每天前往购买“放心油条”的人络绎不绝。
不久前,因为“挣良心钱”而引起热议的,还有南京的一位理发店店主。这位经营理发店11年的店主最近被查出了肺癌晚期,治疗一周后,支撑着回到店里,为客人们办理退卡。他说:“我一辈子做事没亏待过人。我不想人家认为,我是为这点钱逃走的。”
细想一下,这两个人做的事情并不伟大,甚至只是“本分”:无非坚持了本该遵循的食品安全,坚持了店主本该拥有的承诺,可能一时增加了成本或导致自身财务紧张,却像他们自己所说的“凭良心做事”而受到追捧。然而为什么这样看似“正常”的事情,却先后引发媒体热议?
其实,就在理发店主为客人办理退卡时,江苏省工商部门正在公布预付款“跑路”企业的黑名单;“放心油条”走红不久前,又有地方发现了加入洗衣粉炸成的“问题油条”……而在经历了牛奶被添加三聚氰胺,生猪饲喂“瘦肉精”等之后,近期的白酒塑化剂风波,再次牵动了公众的神经。据商务部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企业每年因信用缺失导致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其中因产品质量低劣造成各种损失达到2000亿元。
这就难怪,网络上为两位店主感动的声音一波接一波:很多理发店的熟客感动得流泪,有人放弃退款,还送来红包让他留着治病,微博中“好人一生平安”的祝福被一再转发;“油条哥”的生意也越发红火,从过去一天卖100多根,到现在卖2000多根,中国文明网成都网站页面上,“油条哥”的照片占据了文明播报头条……这些倒让两位当事人有些惶恐:理发店老板婉拒一切资助:“人家帮我越多,我欠的就越多”;“油条哥”也始料未及,他说:“当初不伤害别人身体罢了”。
的确,纵观目前的网络舆论,一旦出现了某个诚信经营者也罢,高尚道德实践者也罢,往往并不乏感动的声音,有时还会被冠之以“最美”头衔,通过无数关注、转发和评论,迅速成倍扩大影响,应该说这对于传播正能量、激发社会的诚信和善意,是大有裨益的。然而感动之后,恐怕还要思考一个问题:这些草根人物让人感动的根源是什么?
大体说来,绕不过他们最初朴素的“责任”理念。就说这两位良心店主,简简单单两句“不伤害别人”、“不亏欠别人”,却给其他的问题经营者上了生动的一课:作为市场主体的经营者,应当有勇气担负起法律责任、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而不是只顾自身眼前的利益,任意损害消费者利益,再把责任全推给社会环境、制度缺失和他人。
有学者认为,恻隐是道德的最初源头;而责任感则是比较持久的动力。一个有道德的行为开始往往出自一点不忍之心,而它如果要真正卓有成效和蔚然成风,就还须有一种责任感。这种具有责任感的行为导向一旦形成,则无论大小,无论对己对人,还是对家庭对社会,都十分可贵,而社会对这种责任感的保护和推崇,也同样关键。
也因此,感动固然有启动之功,但更重要的是坚韧前行。某种意义上,责任比感动更长久,“责任中国”比“感动中国”更迫切。
·武警吉林总队强化责任意识筑牢保密安全“防火墙”
·“黄金大米”试验相关责任人被撤职
·山西晋中“三项安全整治”实行责任倒查
·四川:深化大调解履行好维稳第一责任
·周赟:法学者的使命与责任
·付建华:严格落实主体责任 防范大矿发生大事故
·付建华:严格落实主体责任 防范大矿发生大事故
·杨栋梁: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强化安全生产基础建设
·青海:强化责任落实 创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
·银行卡被盗刷后的民事责任承担
·校园伤害 先厘清责任归属
·引入保险参与机制 责任保险应成社会管理“减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