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西省鹰潭市“法律进社区”工作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工作大局,通过打造平台、建设阵地,培养队伍、健全机制,在社区营造出全方位、立体化的法治氛围,社区民主法治建设顺利推进,全市共有25个社区被命名为县级以上民主法治示范社区,为推进依法治市、建设法治鹰潭打下了扎实基础。
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
司法行政机关承担着“法律进社区”活动的组织、指导、协调等综合职能,同时,也是“法律进社区”活动的主力军。近年来,司法行政机关抓住全市基层党建标准化项目建设和社区网格化管理建设这一契机,积极将司法行政工作职能向社区延伸,在贵溪市、月湖区各司法所开展试点,依托社区建立“1+3+6司法室”,并力求做到组织机构统一化、工作目标明确化、硬件管理规范化、职能服务一站化。
“1+3+6司法室”,是以司法室主任为主,社区司法指导员、律师、志愿者为辅的“1+3”服务平台,在社区内发挥着法制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安置帮教、社区矫正及法律服务6大职能,延伸司法行政工作手臂,直接将法制宣传和法律服务送到社区居民家门口。“司法室”设在社区居委会内,有独立的办公场所,专门建立了《司法室服务内容》、《法制宣传工作职责》等八项工作制度,并依托社区“一站式”服务平台设立了“社区法律便民门诊”窗口,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与服务,使社区居民足不出社区,就能得到司法行政一站式服务。
去年年底至今,全市社区“司法室”共组织开展社区法制讲座120多场,发放普法资料10000多份;调解辖区纠纷300多起,调解成功率97%以上;及时掌握社区安置帮教对象的生活、工作情况,对社区矫正对象实施教育帮扶和跟踪建档,积极探索社会管理新模式。
建设“3+3”宣传教育阵地
社区法制宣传阵地是保证“法律进社区”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的前提。“六五”普法以来,鹰潭市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夯实基础、大胆创新,着力打造“3+3”社区法制宣传教育阵地。
为此,鹰潭市规范了三个传统阵地,将各社区法制学校统一纳入全市社区标准化建设项目,全部做到有场地、有牌子、有计划、有教材和音像资料、有师资、有考核,将全市社区法制宣传橱窗分层次规范建设;同时,结合并依托全市社区图书阅览室的规范建设,对以前建立的法律图书角进行巩固规范,充实了一定数量的法律图书,更加方便地满足社区居民的学法需要。
在巩固和规范的同时,鹰潭市还通过新建户外大型LED电视显示屏,新建社区电子触摸屏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开辟社区室内LED屏等三种方式积极拓展法制宣传教育阵地。户外LED电视的建设和运用极大的营造了“六五”普法和法治城市创建浓郁氛围,同时也提升了普法工作形象。
培养三支“法律进社区”队伍
建立具有专业法律知识、热心公益普法事业、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人才队伍则是“法律进社区”重要保障。近年来,鹰潭市注重整合各方资源,着力在全市培养三支“法律进社区”主体队伍。
一方面,建立培养社区居民事务理事会“法律明白人”队伍。各县(市、区)对“法律明白人”基本资料进行登记在册,指导乡镇(街道)分三年组织对全市4000多名“法律明白人”进行轮训,使之成为社区的普法宣传员、人民调解员、维稳信息员、刑释解教人员及社区矫正对象帮教员、法律服务及法律援助联络员。另一方面,建立“结对定点,服务社区”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者队伍。2010年,鹰潭市启动律师与全市44个城市社区“结对定点,服务社区”活动,签订法律宣传服务合作协议,为各社区固定配备1-2名律师,设岗挂牌服务,明示服务内容、服务承诺、联系方式。律师到社区现场服务,为疑难、复杂、跨区域性的较大纠纷调处提出法律意见,为社区干部群众开展法律讲座和法律咨询。第三,建立“法律进社区”志愿者队伍。他们积极参与全市普法依法治理活动,热心公益法制宣传教育,成为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中的生力军。
建立多边考核评价机制
近年来,鹰潭市着力加强“法律进社区”工作的指导和监督,逐步建立健全多边“法律进社区”考核评价机制,强化“法律进社区”工作的制度供给与保障。
鹰潭市委、市政府将“法律进社区”纳入总体工作部署,强化顶层制度设计和规范,分别分时分段、分地方分单位量化了考核评价指标。鹰潭市司法局将“法律进社区”纳入全市司法行政重点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分业务科室设定“法律进社区”工作目标、任务、措施、考核奖惩等,并下派一名副科级干部连续多年专职进驻社区指导、帮扶法制宣传、法律服务等司法行政工作。同时,各地方、部门和单位日常“法律进社区”和集中开展“法律进社区”工作也被纳入全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年度和阶段考核评估指标体系进行考核。(江西省鹰潭市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