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政法版> 人民主体地位

老百姓是共产党永远的挂念

2012-12-06 14:27:29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天津日报 

    作者:潘允康

    党的十八报告中,民生问题再次成为热门话题。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多次讲到优民生、惠民生问题。他再次谈到了一定要继续下大气力解决好中国的民生问题,实现劳有所得,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第一次提出到2020年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并列的两个目标,是顺民意、鼓舞人心的。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代表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成员感谢全党同志的信任,表示定当不负重托,不辱使命,肩负重大责任。他在短短的讲话中多次提到人民一词,把民生问题列为肩负的三个重大责任(对民族负责、对人民负责和对党负责)之一。他指出,“这个重大的责任,就是对人民的责任”。他深情地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无论如何,党对民生问题给予了极大关注,表达了要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和决心。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在发展生产力、解决民生问题方面已经取得了极大进展,中国的民生状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中国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使数亿人脱贫,创造了世界奇迹,获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和肯定。现在中国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部分人已经达到小康。但是中国毕竟是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人口多,底子薄,资源相对匮乏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我们要彻底解决中国的民生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随着形势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的民生问题出现了十分复杂的状况,具体表现为一些旧有的民生问题,比如贫困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新的民生问题又不断出现,今天人们更加关心是教育问题、医疗卫生问题、住房问题和社会保障问题等。在教育上人们希望不仅有学上,而且要享受优质教育,有好学校上;在医疗卫生上,人们希望享受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彻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住房上,人们不仅要求住有所居,而且希望有舒适的居住条件,以及商品房价居高不下的问题得到解决;在社会保障上,人们期望有更高水平、更全面、更可靠的社会保障。另外,在改革开放中,中国还有一些新的社会问题,比如贫富差别和分化现象,出现了不同的群体和利益集团,以及由此而出现的不同利益诉求。对此我们也不能用简单的一刀切的办法去解决,而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要用统筹的方法解决民生问题,这是用科学发展观解决民生问题的具体思路。“统筹”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组成部分。统筹即统一筹划,在科学发展观中它不仅是一种方法论,也是认识论。在统筹理念中理论与实践、主观与客观、局部与整体、微观与宏观、历史现实与未来是辩证的统一。只有用统筹的方法来解决民生问题,才能实现共同富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伊始就把解放劳苦大众,使他们过上好生活,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让人民过上富裕的好生活不仅是他的初衷,也是他的归宿。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话“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对中国全面建成共同富裕的小康社会充满信心,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一致,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季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