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汪信砚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它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过去十年中,正是由于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我国经济社会走上了科学发展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展现出光明的前景;要继续推进科学发展,不断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就,我们同样也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科学发展观都是科学发展须臾不可离开的理论基石。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科学发展的系统理论
首先,科学发展观深刻揭示了科学发展的首要任务和根本前提。科学发展观遵循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的基本观点,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强调经济发展是一切发展的根本前提。因此,要实现科学发展,首先必须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发展,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保持平稳较快的经济增长势头。
其次,科学发展观深刻揭示了科学发展的基本动力和根本目的。科学发展观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作为科学发展的主体和基本力量,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作为科学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强调要让全体人民共享科学发展的成果、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再次,科学发展观深刻揭示了科学发展的本质特征。按照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是全面发展,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全面推进;科学发展是协调发展,是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各个方面都得到统筹的发展;科学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的永续发展;科学发展是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各个地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当代与后代等相互促进、相互补益的发展;科学发展还是和平发展,是中国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的发展。
最后,科学发展观深刻揭示了科学发展的正确道路和根本方法。科学发展观运用唯物辩证法来观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复杂形势及发展中的各种问题,要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发展速度与效益、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改革发展稳定等一系列重大关系,强调在大力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促进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共同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兼顾的要求总揽全局、科学筹划和兼顾各方,强调创新发展模式、健全发展机制和提高发展质量,强调正确处理中心与全面、重点与非重点、平衡与不平衡的关系和实现发展的均衡与协调,指明了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正确方向。
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树立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是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内在要求。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抓好这一要务,就必须认识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制定和实施科学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积极化解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困境,努力营造有利的发展环境,实现和谐发展与和平发展;就必须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和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必须把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统一起来,在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的全面进步的基础上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树立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小康社会是一个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以及人本身的发展等各个方面在内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精心谋划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位”的总体布局,努力创新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模式、健全发展机制、提高发展质量,一句话,就必须真正树立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
树立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或社会和谐是科学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要真正实现社会和谐,就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共同发展,解决好与经济增长相关的各种社会问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持社会安定团结;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统筹各种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和社会凝聚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
树立和贯彻科学发展观也是我们有效克服和解决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问题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等等。要克服和解决这些问题,除了树立和贯彻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别无他途。正如十八大报告所说,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而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部署
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关键在于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
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从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提高人民的道德素质,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关键在于树立科学发展的全局意识,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认真调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以及其他社会矛盾,不断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更新和自我完善。
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它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外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显然,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也就是推进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只有切实遵循和创造性地运用这一根本方法,才能继续不断地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协调发展、永续发展、和诣发展、和平发展,才能使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迈上新的历史台阶。
(作者:长江学者、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