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政法版> 名家专栏

朱光磊:积极应对执政条件的历史性变化

2012-12-05 11:48:03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新时期,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成小康社会等宏伟目标,都对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现有局面的基础上,继续解放思想,把握政治发展的关节点,不断破除阻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以更具规律性的认识和发展理念引领国家的民主和法制建设,需要进一步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科学把握社会发展的基本面

    对社会结构基本情况和变化的准确把握,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在新民主主义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就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当时中国社会阶级结构的科学分析为基础的。中国过去是个落后的农业国家,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由以传统产业工人和农业劳动者为主要构成的政党。现在,中国社会发展的这些基本面发生了变化:农民比重大幅度减少,工人阶级中白领阶层数量增加并日益活跃,“单位”体制覆盖面缩小,劳动者的国际流动频繁,城镇化率也在2011年达到了51%。

    针对新时期的新变化,党中央2001年第一次明确提炼概括了改革以来我国“社会阶层构成”所发生的新变化,胡锦涛同志在“7·23讲话”和十八大报告中再次强调了党员队伍组成结构的重大变化及其对领导与执政所带来的深刻影响,一脉相承,逐步递进,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引领中国政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高度理论自觉。

    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要确保党始终坚持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始终保持战略上的主动性,就要主动适应社会结构的重要变化。我们要看到,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的人民民主的条件进一步具备。执政党和政府要更加充分地反映和代表各阶层群众的利益和要求,扩大和保障民众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同时要积极发展党内民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我们也要看到,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利益诉求日趋多样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任务会更加繁重。这就要求党和政府在推动政治发展的过程中,积极、务实和更加科学地处理重大现实问题。首先,政府应当善于在日常工作中平衡领导、管理与服务活动的关系,以管理和服务维护稳定、促进发展。其次,要更加注意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和争鸣能力,因势利导地把握宣传契机,凝聚社会共识。

    坚持一条正确道路

    不走老路,不等于不继承优良的革命传统;不改旗易帜,不等于不放眼世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解决好继续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积极吸收具有共性的人类文明成果二者的“结合”。

    人民民主是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也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正反两方面经验,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明确提出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新时期以来,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不断扩大有序政治参与,“两会”的作用日益凸显;坚持和完善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建立健全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立健全了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这一切,都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优越性。

    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兴国之要,以更加科学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体制机制,来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面对“矛盾凸显期”带来的种种挑战,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深挖制度潜力,不断破除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

[责任编辑:季上平]
相关报道

·执政为民的新高度
·以人为本 执政为民
·孙政才: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充分彰显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价值理念
·江必新:保证自由作为执政为民的起码职责
·以人为本 执政为民

·以人为本 执政为民
·吉林日报: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执政党
·法制日报:敢于直面问题显示执政自信
·十八大报告:增减之间 彰显执政新理念
·新华社:“五位一体”彰显执政新境界
·国际社会称赞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