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文化是近年来党史学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是拓宽党史研究领域、推进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和具体表现。从广义上说,党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党的自身建设的历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说,党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党的自身建设的历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研究、运用、宣传党的历史的过程和结果。建设和弘扬党史文化,必须进一步明确思路,采取有效措施,把工作落到实处。
进一步从文化角度深化、细化党史研究。一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要牢固树立传承党史文化就是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弘扬党史文化就是弘扬党的独特优势、发展党史文化就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深化、细化党史研究,大力加强党史文化建设。要认识到从文化角度深化、细化党史研究,不仅是研究视野的拓展,更是思想观念的更新。它要求以新的视角探求和梳理那些长期以来受传统思维束缚而被忽视的问题,挖掘新的学术增长点;同时要从新的视角对若干党史专题、人物和事件进行研究,形成新认识、提出新观点,从而更真实、更全面、更科学地反映党史的内在规律。二要挖掘新资源,推出新成果。新的角度必将带来新的研究课题。要以党史的主题、主线、主流和本质为研究重点,在梳理原有成果和资料的基础上,注意挖掘鲜活、生动、典型的党史文化资源;要坚持开放包容方针,吸收借鉴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有益成果,为丰富党史文化注入新的源泉;要造就一批有重大影响的党史文化大家、名家和党史领域领军人物,整合党史研究力量,加强科研创新,着力推出一批影响巨大、经得起时代和历史检验的党史文化优秀研究成果;要充分发挥基层党史工作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基层党史文化素材形成贴近基层、贴近实际的基础性党史文化成果。应该说,深化细化党史研究、加强党史文化建设是弘扬党史文化的坚实基础和重要保障。
进一步发挥党史文化的教育功能。用党史资政育人,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喜闻乐见的党史文化作品,是有效发挥党史文化教育功能的集中体现。党员领导干部和青少年是党史文化宣传教育的重点。要在重大历史时期,利用典型党史教育基地、重大纪念活动,广泛深入开展党史文化学习宣传教育活动,推动党史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精心谋划、不断推出富有影响力和感染力的党史文化专题、专栏,实现党史文化宣传工作常态化、长效化。要针对人们现实中存在的模糊思想认识以及对某些历史问题的困惑,不断推出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党史精品力作;要注重与受众的互动与共鸣,正确回答人们关心、关注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引导干部群众在重大党史问题上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和错误观点的影响。要鼓励创作以党史为主要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特别是影视等作品,坚持正确政治导向,实施精品战略,借助“五个一工程”、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创作工程、重点文学艺术作品扶持工程等,不断推出积极向上、群众喜闻乐见的党史文学艺术精品,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打造丰富多彩的党史文化精神家园,努力使党史文化发挥激励人、教育人、启迪人、警示人的积极作用。
进一步创新党史文化的发展机制。在发展党史文化和实现党史文化成果的转化上,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切实解放思想、积极改革创新。党史文化的发展要坚持社会效益为主同时兼顾经济效益的原则,既推进事业又发展产业,广开渠道、多路径推进。具体说来,党史文化的发展既要做好公益性党史文化事业,也要推进党史出版等经营性党史文化产业。要有效推动党史文化产业资源整合,并与旅游、建筑、信息、传媒等产业深度融合,利用各种有效平台和途径,精心打造党史文化产业链条。要进一步创新有利于党史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在当前党史报刊、出版社等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的基础上,把改革改组改造与加强管理结合起来,在国家政策许可范围内引导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投资、参与党史文化产业,加快培养一批充满生机活力、具有名牌效应的党史文化企业。要进一步创新党史文化载体和传播方式,积极探索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党史文化产业,尤其要鼓励制作适合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传播的党史文化作品;要加大党史网站建设力度,打造主流党史网站,主动占领阵地,传播主流声音;要加强对有关涉及党史网站的监管,规范党史信息传播秩序。从而切实保障党史文化的健康、持续、科学发展。
(作者:辽宁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 王恩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