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余网友首次走进最高法院
建议丰富开放形式直播更多热点案件
“啪”,法槌落下,“现在休庭。”
65岁的新华网友“苦菜花10”坐在最高人民法院第三审判庭审判长的位置上。她的周围,是一群争先恐后准备坐上审判长席体验一把法官威严的网友们。
12月4日上午,最高法举办了第四个公众开放日活动,首次面向网友开放”,来自18家网站的50多名网友参加了此次活动。
网友们普遍反映,最高法是我国最高审判机关,能够进来参观,倍感荣幸。最高法能够开诚布公地向网友开放,彰显了中国司法公开、公正和进步。
对司法制度有了更多了解
上午9点一过,网友们首先来到中国法院博物馆。博物馆通过展出文物、文献和图片等资料,再现了人民司法制度80年的坎坷与辉煌。
博物馆里,新浪网网友“Sonya”参观得格外认真。“Sonya”是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专业的大三学生,她之前经常通过网络关注各类案件进展,“这次到最高法参观,进一步了解了我国的司法制度,学了更多的法律知识,今后看案件会更加客观和理性。”
看着中国司法、中国法院日新月异的变化,网友“苦菜花10”用手中的相机一阵猛拍。她告诉《法制日报》记者,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她在湖北十堰当了10年法官。当时的法院只有两个庭,民事审判庭和刑事审判庭,现在有了立案庭、行政审判庭、少年庭、执行庭等,结构更加健全了;当时法官办案多靠红头文件,现在一律依法办案,“人民群众的权益可以得到司法更好更全面的保护了”。
希望更多案件能网上直播
据介绍,近年来,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持续上升,去年超过1200万件,最高法每年受理案件1万余件;一些法官年办案量四五百件甚至更多,为了公正办案不出差错,很多法官放弃休假日,一些法官甚至积劳成疾。网友们肃然起敬,纷纷表示,这些年来法院在司法为民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促进了社会和谐。
活动中,网友们观看了两部微电影,一部介绍了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法官厉莉两次为一名身患白血病的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事迹;另一部介绍了吉林省农安县哈拉海人民法庭法官翟树全20多年如一日在基层服务群众的感人事迹。
有网友问厉莉为何能够义无反顾,特别是第二次在可能影响自己身体健康的情况下捐献造血干细胞?也有网友对翟树全能够耐住寂寞长时间待在基层、整天与农村鸡毛蒜皮的事打交道感到不解。两位法官给出了一致的答案:因为我们是人民的法官。
“今天参观了最高法,我感受到了法院公开的一面,体会到了法官亲切的一面,对中国的司法制度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法制网网友“彩虹勇士”说。
开放日结束后,网友们还主动提笔,给最高法留下中肯的建议和意见。
中国警察网网友“精装本”希望开放日活动办得越来越好,规模越来越大,让阳光照耀到司法的每个角落。
法制网网友“彩虹勇士”期待这样的开放日能够延续下去,并采用更多形式如微博互动等,让更多网友参与和监督司法工作。
人民网网友“乐业”建议,受公众关注的案件今后能够更多地在网上直播庭审。(记者周斌见习记者张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