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宪法精神,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对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直辖以来,我市坚持以宪法为核心,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不断提高服务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广大市民的法制意识不断增强,全市法治化水平明显提高,为我市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宪法颁布三十周年之际,回顾过去,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离不开法治建设的保障,更离不开宪法的保障。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新要求,为新时期做好法治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全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全面加强法治建设,在全市进一步树立宪法意识和宪法权威,切实保证宪法的贯彻实施,为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完成“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总任务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弘扬宪法精神,加强法治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切实发挥党员干部遵守宪法的模范带头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我国宪法充分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更应该在贯彻实施宪法上为全社会作出表率。我们要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强化全市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宪法观念,促使党员干部自觉地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开展各项工作,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与权威。要深刻领会宪法精神,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观念和自觉接受监督的观念,努力探索政务公开的新渠道、新方式,不断增强各项工作的透明度。要牢固树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宪法原则,全面履行宪法规定的各项权力与义务,模范地引导和带动人民群众运用法律手段正确维护和行使自己的宪法权力,教育和督促人民群众认真履行宪法规定的各项义务,确保宪法得到顺利实施。
弘扬宪法精神,加强法治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全力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大局。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明确肯定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提出的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理论、正确路线和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的重要成果,为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保障,有利于我们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在新的实践中继续创造新经验、开创新局面。我们要着眼于我市“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以进一步学习和贯彻实施宪法为契机,深刻理解和坚定不移地贯彻宪法所确认的这些重要成果,努力克服影响我市改革发展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以进一步学习和贯彻实施宪法为契机,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法律法规制度及其运行机制,进一步发挥法治在经济建设中的引导、规范和保障作用;要围绕改革开放和扩大内需,以进一步学习和贯彻实施宪法为契机,积极开展专项法律服务和依法治理活动,不断改善投资和消费环境,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要围绕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以进一步学习和贯彻实施宪法为契机,从法律层面为城乡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推动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要围绕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进一步学习和贯彻实施宪法为契机,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促进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空间格局的形成。
弘扬宪法精神,加强法治建设,必须大力深化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在全社会树立宪法意识。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宪法是根本大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可靠保证。只有通过深化法制宣传教育,将宪法交给广大人民群众,让人民掌握和遵守,才能真正在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法治信仰,形成法治风尚。我们要认真实施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充分利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载体,深入持久地在全社会开展学习宪法、贯彻宪法的宣传教育活动,大力普及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知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和法律素养;要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宪法意识,让宪法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宪法不仅是全体公民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而且也是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律武器,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培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的宪法文化,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弘扬宪法精神,加强法治建设,必须切实维护宪法权威,确保宪法在全社会一体遵行。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基本形成,确保宪法和法律有效实施极为重要。我们要深刻认识贯彻实施宪法的重大意义,自觉遵守和维护宪法,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切实保证宪法的贯彻实施。要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地方立法工作,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地方立法职权,自觉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建立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切实保证宪法得到遵守和执行。要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确保司法机关坚持执法为民、公正司法,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严格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切实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要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确保各级政府把宪法作为根本的行为准则,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开展各项工作和活动,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弘扬宪法精神,全面实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党的政治意志和人民群众的共同意愿。我们一定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纪念现行宪法颁布施行三十周年为契机,在中共重庆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根本大法,切实加强法治建设,进一步坚定全市干部群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广泛凝聚智慧和力量。(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共重庆市委法制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 余远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