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专题

提高公民宪法意识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必然选择

2012-12-03 15:29:53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安徽日报 

    我国现行宪法颁布实施已经三十年了。可以说,现行宪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就目前而言,培育和提高我国公民的宪法意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面临的首要任务。因为宪法的实施不仅需要制度上的支撑,更需要宪法意识深入人心,在民众以及国家权力执掌者之中树立牢固的宪法意识。

    一、我国公民宪法意识的现状

    在一份关于公民宪法意识的调查报告中,问到现行宪法是哪一年颁布的。有68%的公民选择了1982年宪法。在《物权法(草案)》的征求意见过程中,有74%的公民对于其是否违宪予以了不同程度的关注。在多年的普法教育及现今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指导下,中国公民对于宪法的基本认识比以往有所提高,宪法知识已经不再是人们思想深处的一块空白之处了。同时有较多的公民开始重视宪法,关注宪法的文本规定,对社会上一些有关违宪的现象也开始关心和了解。

    但是,由于我国历史文化和司法现实的影响,相对民法和刑法而言,我国公民对于宪法的认识度还有待提高。在普法教育的过程中,宪法知识虽然得到一定程度的普及,并被冠以“根本法”的标签,但更多人对宪法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以及怎么运用等诸多问题仍存在诸多疑惑。社会上甚至存在着一种“宪法不是法”的观点。就我国公民的现状来看,宪法意识尚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二、提高我国公民宪法意识的途径

    (一)进一步加强宪法的普及教育

    虽然我国公民的宪法意识目前普遍有所提高,但进一步加强宪法普及教育仍是必要的。200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将12月4日作为每年的全国法制宣传日,然而大多数民众并不知道这一天是我国现行宪法的实施日。 2004年11月22日的《光明日报》曾发表文章,呼吁将现行宪法实施日定为宪法纪念日或者宪法日,利用特殊节日的纪念意义唤起公民对于宪法的重视,逐渐形成宪法信仰。笔者认为,把每年的12月4日确定为“宪法节”是一个有效宣传宪法的好方法。

    宪法创制和实施有赖于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参与。而广大人民群众宪法知识的掌握、宪法观念的增强,都需要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来完成。从1985年开始,我国逐步开展了普及宪法和法律常识的活动,如今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效。这对进一步提高公民宪法意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结合各方力量推动宪法的实施

    长期被忽视的中国宪法,要想确立在民众心中的崇高地位,并非一个短期内可以完成的任务。加强对公民权利特别是宪法基本权利的保护,需要进行以提高立法的民主性和司法的权威性、独立性为目标的宪政体制改革。立法上要严格遵守宪法,任何法律法规只要与之相抵触,都必须予以改变和撤销。司法上要时刻谨记宪法法律至上,将宪法基本权利条款在实际案件中予以适用,融入到司法实践中,融入到人民群众中,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宪法。

    (三)重视宪法学教育,开展宪法学研究

    社会主义宪法意识发达与否,与宪法学教育、宪法学研究是否繁荣有直接的关系。宪法学教育是培养法律人才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法律人才又是宣传、传播、深化宪法意识的使者。社会在不断发展,宪法也需要发展,宪法在实施发展的过程中,仍有许多领域有待进一步研究,宪法学研究是培养健全的宪法意识的重要条件。研究的成果,通过宪法学教育使一部分人先行接受,然后又通过这些受教育者用各种方式向社会传播、推广并付诸实践,从而推动整个社会宪法意识的不断更新和提高。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