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将厨余垃圾分类收集,再通过高速发酵垃圾处理机将其变废为宝,生成的有机肥料,居民能带回家养花养草。近日,通州区玉桥北里小区试点厨余垃圾车间,不出社区就地制肥,促进了生活垃圾在社区内循环利用。笔者了解到,通州区已有25个小区拥有厨余垃圾处理器。
玉桥北里小区里共有30多栋居民楼,住着3000多户人家。本月初,该小区正式推行垃圾分类工作,并设置了30处垃圾投放点,每处摆放着3只塑料桶,分别回收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其它垃圾。
每天早晨,“绿袖标”指导员周师傅就骑着电动垃圾车,开始垃圾清理、分类工作。和周师傅一样的“绿袖标”指导员在小区内还有25名,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对这30处垃圾投放点进行二次分拣,把可回收的厨余垃圾挑出来,进行处理并循环利用。
“通过近一个月的数据统计,目前我们小区每天处理100公斤的厨余垃圾。”玉桥北里小区环卫科长王立成介绍说,厨余垃圾处理器通过油脂分离设备提取其中的油脂,有效地处理剩饭、剩菜、果皮、菜叶等家庭生活中产出的厨余垃圾,通过微生物降解产生水和少许可以作为肥料的残存物,“这些厨余垃圾分解后90%将转换为热能、二氧化碳、水,剩下10%为有机肥料。热能和气体顺着排放槽自然排放,水分可以收集起来用于小区绿化,有机肥料可供养花养草。”王立成说,一般半年时间,机器出一次仓,可以倒出两麻袋的有机肥料,收集后或转给专业公司回收利用,或撒在小区绿地上营养花草。如果居民想要这些肥料养花养草,也可以前来预订,这样最终能实现厨余垃圾就地处置和循环利用。
自2009年以来,通州区开展垃圾分类系统建设试点,完成城镇地区33个居民小区、36家党政机关和11所学校的垃圾分类工作。目前,半壁店小区、新通国际花园小区、科印家属院小区、翠屏北里小区、梨园东里北区小区等25个小区已拥有厨余垃圾处理器。今年还将继续推进城镇地区30个试点小区、6所学校的垃圾分类工作,使该区参与垃圾分类的市民达到20余万人,并实现生活垃圾增长率控制在6%以下,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100%,资源化率45%的目标。(通讯员 冯维静)
·郭金龙深入北京通州老旧小区、施工现场调查研究
·北京通州四小时抓获疯狂砸车窃贼
·北京通州及时阻截一起电话诈骗案
·北京石景山区开办102家社区“托老所”
·北京感染艾滋儿童将获基本生活费补助
·北京异地高考方案初步完成 正提交审定
·北京异地高考方案初步完成 正提交审定
·北京:盲道设计不合理 困扰盲人出行
·北京深化早晚高峰交通勤务机制
·北京举办12·4法制宣传活动
·北京将研究设立质量奖励制度 区县也可设立质量奖
·北京12月起至明年2月将组织开展可燃物清理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