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为迎接即将到来的第一个“全国交通安全日”,南京交管部门将新街口洪武路上的几个交通信号灯和倒计时屏进行了更换。更换后的交通信号系统更清晰,更醒目。建华摄
我国首个“全国交通安全日”(12月2日)即将来临,今年的主题是“遵守交通信号,安全文明出行”。对于杜绝不文明交通行为,公众有哪些建议?近日,公安部交通管理局与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合作,通过题客调查网、中青在线·民意中国网进行的我国首个“全国交通安全日民调”显示(10682人参与),67.0%的人坦言自己闯过红灯。93.6%的人认同交通信号是无声的法律,应该遵守。69.2%的人期待加大对违反交规行为惩罚力度。
受访者来自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58.0%的人有驾照。52.5%的人在大城市,27.5%的人在中等城市,11.4%的人在小城市,6.8%的人在县城,1.8%的人在农村或乡镇。男性占52.2%,女性占47.8%。
本次调查同步在新华网、人民网、中国警察网、搜狐汽车推广。
72.1%的人认为最不文明的交通行为是“闯红灯”
河南郑州某事业单位职工袁江,每天乘坐公交车上下班。他感觉早晚高峰是交通秩序最混乱的时候,摩的到处乱穿,和汽车抢道,汽车随意挤占自行车道,行人着急赶公交车,顾不上看红绿灯就过马路。他坦言自己也从众闯过红灯,“看着别人都走了,就不想一个人站那儿傻等。”
“现在人们的法律、规则意识太淡薄了。”在安徽合肥从事翻译工作的王庆喜,有多年驾驶经验,他发现大多数道路拥堵都是不良驾驶和违规停车造成的。在没有摄像头和交警巡逻的路段,他经常遇到逆向行驶的车辆,“他们可能想尽快到达目的地,如果路窄,一下子就堵死了,不但自己到不了还影响别人。”一些幼儿园和学校门口几乎天天堵车,“接送孩子的车能排上三列都一动不动,遇到上下学时段,老司机都会绕行。”
公众对我国目前的交通秩序感受如何?调查显示,32.9%的人认为自己所在地方的交通秩序较好,24.8%的人持相反态度,41.7%的人感觉“一般”。进一步分析发现,有驾照的人对城市交通秩序的评价明显高于没有驾照的人,认为秩序较好的比例分别为35.8%和28.9%。不同类型城市的人,认为交通秩序较好的比例依次为:大城市(37.0%)、中等城市(31.1%)和小城市(25.9%)。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交通所所长赵杰,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总体来看,大城市交通复杂、车辆较多,交通在城市运行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交通管理体制较为完善。但是,城市越大,过度机动车化的问题越严重,一些交通设施保障了车流畅通,对行人的需求则考虑较少。同时,在汽车进入家庭后,人们的文明交通意识并没有跟上,法不责众的心理普遍存在,在人行道停车、占用应急车道、不遵守信号灯等情况时有发生。
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截至今年10月,我国机动车保有量为2.38亿辆、机动车驾驶人达2.56亿,共有23个城市的机动车保有量超过100万辆,18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超过100万辆。
在车辆如此迅猛增长的情况下,遵守交通信号无疑是保障交通秩序的基础。调查显示,公众对不同交通信号的知晓率分别为:红绿灯等信号灯(80.1%)、交通标志(79.9%)、交通标线(74.6%)、警察手势(62.5%)等。虽然人们对红绿灯的认知程度较高,但调查也显示,67.0%的人坦言自己闯过红灯。
在没有信号灯的过街人行横道处,当车辆遇到行人或非机动车过街时,一般人通常怎么办?调查中,38.8%的人选择“人让车”,28.8%的人选择“车让人”,31.0%的人选择“看情况”。
同济大学中德交通研究中心主任、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李克平指出,在信号灯控制的路口,当人行道上绿灯时,右转车辆理论上应该让人。但现实是,车辆基本上不让人,行人必须与机动车争抢。另一方面,有时行人不断从车前经过,如果车辆很长时间都不能通过路口,会造成交通拥堵,甚至会蔓延到路段上。所以,在交叉口区域交通流的安全和有效的组织非常重要。行人过街、人车冲突等安全文明出行的问题需要政府、交管部门、规划部门、道路建设单位和广大市民的共同关注。
调查显示,当前不文明的交通行为有:闯红灯(72.0%)、驾车时打电话(59.5%)、超速(55.0%)、遇斑马线不礼让行人(51.1%)、并线不打灯(50.4%)、扔垃圾(49.2%)、酒驾(48.7%)、加塞(48.1%)、随意挤占自行车道(46.2%)、随意并线(43.6%)、闯禁行(27.9%)、开得过慢(25.1%)等。
不文明的交通行为造成的悲剧不胜枚举。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今年1至10月,全国因闯红灯肇事导致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4227起,造成798人死亡。因违反道路标志标线肇事导致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87852起,造成26154人死亡,其中,驾驶机动车肇事造成25182人死亡,驾驶非机动车肇事造成694人死亡,步行肇事造成262人死亡。
59.5%的人认为造成交通秩序混乱的首因是“人车争行”
为什么不文明的交通行为屡见不鲜?从人们闯红灯的原因中可见一斑:63.4%的人首选“随大流”;62.1%的人选择“缺乏规则意识”;40.6%的人认为是“不用受惩罚”。接下来还有:路上没有机动车经过(35.2%)、有急事(31.5%)、红绿灯设置不合理(27.9%)、司机会让行人(16.3%)、不闯红灯被认为“缺心眼”(15.6%)等。
交警的执法权威性也是受访者提及的问题,调查显示,68.4%的人尊重所在地方的交警的权威,5.5%的人持相反态度,24.7%的人感觉“一般”。
“我们没办法处罚行人,只能尽量说服他们等绿灯。”贵州铜仁玉屏县交警綦明所在的县城,只有十几名正式交警轮流巡逻执勤。让他头疼的是,一些从农村进城的人根本不懂交通规则,“他们学会走斑马线是第一步,下一步才是看灯,挺难的。”他感觉,近几年县城交通压力也越来越大,公车、私车数量增长都很快,但是停车场、公共交通等基础建设没跟上,商场、超市、街心花园等地附近特别容易堵车,人们又不太懂规则,只能靠交警指挥。
造成交通秩序混乱的原因有哪些?调查中,排名前三的是:人车争行(59.0%)、汽车过多(53.3%)、闯红灯等不守交规现象多(52.0%)。其他原因包括:上下班时间过于集中(44.2%)、道路规划不合理(41.8%)、城市人口过多(35.9%)、城市功能区规划不合理(31.4%)、公交优先未落实(25.9%)等。
李克平认为,当前交通秩序混乱的主要原因是,交通规划重机动车,轻行人和自行车。目前大多数机动车通行路线比较明确,自行车和行人的通行在规划设计时就不够明确。在规划设计时,必须提前与当地交警做前期沟通,图纸上要明确指示各个方向的机动车、自行车、行人通行安排,在规划上解决可能出现的交通问题。
·广东大埔山区学子接受交通安全教育
·李伟明:“全国交通安全日”设立意义重大
·四川:确保年底前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筑校园交通安全防护网 邯郸开发区采取五措施
·吉林东辽交警交通安全宣传进校园
·广西玉林推进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
·广西玉林推进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
·辽宁丹东交警学校联手上课生动宣传交通安全
·河北涞源五项措施维护辖区冬季道路交通安全
·长泰:交通安全管理出新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