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地方要闻> 四川

四川日报:配强班子 健全网络 扩大队伍

2012-11-29 14:56:00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四川日报 

  四川省关工委狠抓基层组织建设,着力夯实基础

  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关工委提出用3年时间抓好基层组织建设的最后一年。3年来,四川省关工委认真贯彻中国关工委的部署,狠抓基层组织建设,结合四川省实际提出“配强班子、健全网络、扩大队伍、完善机制、加强培训、创建六好”的工作思路,着力加强基层,夯实基础,尤其注重解决乡镇(街道)“空白点”和“空架子”等问题,取得了重大突破。乐山和绵阳的做法是四川省各地结合自身实际,加强关工委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缩影。乐山:村级关工委覆盖率达92.2%

  11月13日,记者从乐山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获悉,乐山关工委基层组织建设取得全面进展,关心下一代工作呈现出“党政重视到位、部门积极配合、社会大力支持、老同志热情参加、社会广泛认可、下一代充分受益”的良好局面,目前全市211个乡镇全部建立关工委组织。

  “近年来,我市关工委组织覆盖面不断扩展,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大。”据乐山关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乡镇关工委全覆盖外,街道(社区)和村关工委组织实现基本全覆盖,其中已建街道(社区)关工委组织202个,覆盖率达91.8%,村级关工委组织1950个,覆盖率达92.2%。学校、机关、企业关工委组织也逐步覆盖。

  在乐山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全市11个县(市、区)都为县级关工委落实了5万元-14万元的工作经费,乡镇关工委每年的工作经费也大多落实到位,其中市中区、峨眉山、夹江、沙湾区、五通桥区、峨边6个县(市、区)每年为每个乡(镇、街道)关工委落实工作经费2万元;工作场地也得到落实,除沐川县正在协调落实外,其余10个县(市、区)关工委均有独立的办公场地;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各县(市、区)关工委均利用换届契机及时调整和充实领导班子,工作人员也得到落实。

  下一步,乐山将通过多种形式探索进一步建立关工委组织,如在乡镇建立联络员制度,在民营企业探索由企业党办兼职关工委工作等。拓展“五老”外延,充实“五老”队伍,把“老乡土”作为一支新力量纳入“五老”队伍,加强农村关工委建设。

  绵阳:

  近6万“五老”关爱青少年

  “大家看我是怎样拿拍子把球打出去的,要懂得用巧劲。”11月14日,在绵阳市石马镇乡村少年宫,75岁的阎博英正手把手教小朋友们打网球。阎大爷曾是绵阳市一家公司的高级工程师,打得一手好球的他,退休后成为一名“五老”志愿者,定期到少年宫教课,成为孩子们的知心朋友。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能为他们健康成长出一份力,我们再辛苦也乐意。”除到少年宫帮忙外,阎博英每年暑假都在家举办九州暑期家庭夏令营,通过做游戏、讲故事等形式纠正孩子们的不文明行为,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记者从绵阳市关工委了解到,目前,像阎博英这样的“五老”志愿者在绵阳有近6万名。他们积极投身关心下一代事业,为青少年办实事、做好事,开展“教育、引导、关爱、保护”工作,努力成为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的宣传员、社会风尚的监督员、思想道德教育的辅导员,为广大青少年营造了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

  “‘五老’思想政治坚定,人生经验丰富,德高望重,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极其宝贵的重要资源。建立一支覆盖面广、思想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五老’队伍,是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组织基础,也是适应新时期加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迫切需要。”绵阳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陈大桂说,近年来,绵阳各级关工委在抓基层关工委班子建设的同时,注重为老同志搭建工作平台,根据他们的专长和健康状况,动员、吸收他们加入各级关工组织的核心队伍和志愿者队伍。老人们各展所长,担任起报告员、校外辅导员、科技培训班教员等多种角色。市关工委组建“五老”文艺关爱团、“五老”宣讲团,深入学校、社区、乡村举办“忆党史老少座谈会”、“老少文艺共演”、“老少书画传承”等活动,引导青少年进一步坚定理想和信念。

  沐川县建和乡关工委为青少年办实事、做好事——

  关心下一代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心下一代工作是一项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工作,不管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将积极关心、帮助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直到生命最后一刻。”11月中旬,乐山市沐川县建和乡关工委执行主任冯祖珍说。

  由于工作费劲又没钱拿,过去乡关工委工作长期处于“瘫痪状态”,曾经是“空架子”。2010年,65岁的退休教师冯祖珍接过这一重担。曾获得“全国希望工程园丁奖”的她,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工作认真负责、积极肯干。

  刚走马上任,冯祖珍就广泛动员全乡老人加入关工委队伍。“冯老师和关工委的同志多次来动员,说关心下一代是老人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退休了更要发挥余热。”一位“五老”人员告诉记者,在冯祖珍等人的努力下,短短几个月时间,建和乡就组建起村、学校关工小组8个,成员76人,并成立由20人组成的“五老”志愿者服务队。

  不顾年老多病,不怕日晒雨淋,乡关工委成员和“五老”们深入学校、村组,挨家挨户走访、调查,摸清全乡留守学生、特困学生、孤残儿童、问题儿童、大病儿童、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基本情况,进行分类造册,建立起全乡关心下一代工作“台账”。乡关工委以卓有成效的工作成效赢得了当地群众的赞许,成为全省基层关工委建设的典范。挽救网瘾儿童

  “多亏了关工委老同志的帮助,我儿子现在每天按时上学,不再去网吧了,上学期期末考试得了500多分。”谈起儿子半年来的巨大转变,邓昌明掩饰不住激动的心情。

  原来,建和乡有人悄悄开了“黑网吧”,大批未成年人上网成瘾无法自拔,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和身体健康。无奈之下,邓昌明和其他上网成瘾学生的家长找到乡关工委,请求帮助。乡关工委立刻组织“五老”志愿者对网吧明查暗访60多次,到学校、村组和家庭逐一核实,发现有网瘾儿童135人,其中少数严重者甚至走上违法道路。

  为挽救网瘾儿童,老同志们不分白天黑夜,去网吧、到学校、进家庭,通过心理疏导等方式对孩子们进行劝导,并开展专题讲座,对情况特别严重的孩子,采取一对一帮扶教育。老同志们还组织戒掉网瘾的学生组成监督队,帮助监督其他网瘾儿童。在他们的努力下,有关部门取缔了黑网吧,学校也加大了对学生的监督教育,绝大多数网瘾儿童回到了健康成长的轨道。今年“六一”儿童节,乡关工委为13名转变特别好的孩子颁发了“进步之星”奖。

  “要不是关工委的爷爷奶奶们苦口婆心教育我、帮助我,我现在可能还坐在网吧里虚度时光。”初二学生小雷说,在关工委的帮助下,他戒掉了网瘾,还在全县作文比赛中拿到优秀奖。

  建和乡关工委还组织教育报告团到学校宣讲《未成年保护法》,开展学雷锋活动、知识竞赛等,引导青少年增强爱党爱国爱家乡情怀,提高孩子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制观念。助足残女童“奔跑”

  “这学期你要养病不能去上学,有时间就自己多看看书,我随时要来检查。”日前,乡关工委老同志们再次来到沙溪村6组看望残疾女童张颖。张颖今年13岁,患有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残病,出生28天就被父母遗弃,五保户张礼祥收养了她,可因为家里穷,无力给张颖治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张颖走路越来越困难,但她仍坚持每天走4小时山路去上学。

  调研中得知张颖的情况后,乡关工委决心帮助她治好足病。为更好地照顾张颖,冯祖珍把她接到自己家中同吃同住,并带她到成都一家医院就诊。经医生检查,张颖的脚可以医治,却需要4万多元的治疗费用。为筹治疗费,冯祖珍等老同志多次到县城寻求帮助,饿了就吃碗稀饭垫垫肚子。他们先后找了8个单位、6家企业和20多个个体户,在县民政局、残联及一些爱心企业、人士的帮助下,筹足了张颖治疗的初步费用。

  如今,张颖正在康复中,右脚戴着矫正器的她已能像正常人一样短距离行走。终于有机会可以像其他孩子一样正常地奔跑了,张颖兴奋地说,“谢谢关工委,谢谢冯老师,还有各位爱心人士对我的帮助!”

  建和乡关工委用辛勤奉献改变了小张颖的人生,用真情大爱感动了社会良知,赢得社会大众的广泛好评。“关工委为青少年办实事、做好事,真心关爱特殊困难儿童,真是好样的。”提起乡关工委对青少年的关爱帮助,建和乡居民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

  2011年,建和乡关工委通过向县关工委、学校师生、大学生志愿者、“五老”志愿者和乡老体协人员以及社会爱心人士求助,共筹集爱心资金14800元,资助各类特困儿童57人,捐送各类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价值上千元。今年,通过他们的努力,71名特殊贫困儿童得到帮扶和资助。

  倾尽全力,为青少年办实事、做好事,不计名利不求回报。“既然要做,就一定要做好!只要身体允许,我们就会一直把关心下一代工作做下去。”展望未来,建和乡关工委充满信心。(记者 杜蕾)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四川邻水法院召开集中学习十八大精神专题会
·四川政法系统深入群众办实事:深化警民亲 平安从心始
·四川仪陇县:检企合作设立未成年人帮教基地
·四川邻水教育惠民行动全覆盖
·四川:确保年底前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四川达州市法院司法统计工作调研会议召开

·四川达州市法院司法统计工作调研会议召开
·四川蓬安法院十八大研习社探寻人才“新战略”
·四川“我最喜爱的政法干警”今起网络投票 我来投一票
·四川建立税务机关协助执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