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宪法学会副会长张千帆11月28日做客中新网谈“异地高考”,他近两年曾三次向国务院、教育部递交“异地高考”建议书。 中新网记者 张龙云 摄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宪法学会副会长张千帆今日做客中新网解读“异地高考”话题。张千帆认为,对于北京、上海、广东这些省市,相关要求可适当抬高,目的就是不要一下子放开得过猛,使得当地吸纳考生成为问题。
张千帆表示,各省市推出异地高考方案时制订基本的要求即可。但北京、上海、广东这些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性非常多的省份和直辖市,相关的要求可以适当抬高,比如说可以对于学生的学籍要求,就学年限的要求,三年、四年,或者稍微更长一点,目的就是使得不要一下子放开得过猛,使得当地吸纳这些考生成为一个问题。
张千帆提到,“其实四部委的意见当中也明确说了一个问题,就是因为这些地区的随迁子女人数比较多,他们进来考试以后还涉及一个问题,就是录取问题,在当地高考只有在当地录取。当地录取在我们这种分省指标体制下,又会增加当地的竞争。如果说指标不变,同样的指标人增加了,肯定会增加当地考生的压力,这也是为什么不少家长或考生反映出来的一些忧虑。”
张千帆还指出,“教育部今年也明确说过,不要影响现有的这种利益分配,要适当保护当地的利益,所以说允许当地的高考适当去增加在当地录取指标,保证当地录取比例不变,我觉得只要有这样的措施,是能够比较妥善解决,就是协调异地考生和本地考生之间的利益。”
·异地高考:为何千呼万唤难出来
·湖南异地高考方案将降门槛 以学籍管理为主
·异地高考“门槛”成看点 京沪粤动向仍未明
·异地高考压力不一,如何“啃”下硬骨头?
·异地高考:审慎对待也合情理 慢不得也急不得
·深圳发布2013高考借考通知 异地高考无望
·深圳发布2013高考借考通知 异地高考无望
·教育部:集中力量打好异地高考这场“硬仗”
·异地高考
·教育部将促京沪粤落实异地高考方案
·“异地高考”槛设多高口开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