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各地经验

广西来宾市司法行政社会管理创新亮点纷呈

2012-11-27 16:23:20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广西法治日报 

    塑造司法行政“来宾样本”

    ——来宾市司法行政社会管理创新亮点纷呈

    “我经营的肥料店,自今年4月中旬开业以来到9月底,营业额就达40多万元,估计能赚到5、6万元,这都是兴宾区良塘司法所所长谭志定对我们这些刑释人员帮教的结果。”来宾市兴宾区良塘乡刑释帮教对象、老板蓝某在自家店里对记者说。

    把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落实到位,这是今年来宾市司法局局长龚冠荣提出来宾市司法行政工作要重点抓好的“九个落实”内容之一。

    今年以来,来宾市司法局以深化三项重点工作为着力点,以推动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为出发点,围绕今年来宾市政法工作会议提出的“六个新”(立足新起点、把握新形势、破解新问题、塑造新形象、创造新品牌、努力实现政法工作向先进地区赶超的新突破)的主要目标,大力打造“来宾样本”品牌,全面提升司法行政水平,截至10月底,全市人民调解组织共调解各类纠纷15003件,成功率达96%以上,办理法律援助案件706件。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社区矫正、医患纠纷调解等工作亮点纷呈。

    “8+2”活动:安置帮教“来宾模式”

    2012年初,来宾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全面深入开展“迎接十八大、维稳我先行”走基层活动,组织全市司法行政机关的干部和法律服务工作者深入基层村组、街道居委会开展“8+2”活动,即:每人举办一场法制宣传讲座、化解一起矛盾纠纷、参与办理一起法律援助案件、帮教一名社区矫正人员、帮扶一名刑释(解教)人员、参与一项服务经济发展项目、参与一项法律公证业务、督促温馨之家建设或参与值班8项活动;撰写一篇文章、律师参与一次信访接待。

    去年年底,28岁的蓝某刑满释放回来,因为怕被别人看不起,他情绪很消沉。兴宾区良塘司法所所长谭志定知道后,经常上门与他谈心,还根据当地农村种植特点,鼓励他经营肥料。蓝某父母觉得这想法不错,出钱为他进货,蓝某表姐把自己房子一楼免费提供给他做铺面。肥料经营店开张后,由于蓝某是刑释人员,厂家不敢赊货给他,没有足够的现金进货,农忙时节肥料供应不上,限制了肥料店的发展。

    谭志定了解这个情况后马上与厂家沟通,说服厂家赊货给蓝某,卖完后结款,解决了蓝某的资金问题。谭志定还把一些有关农业生产的科技书送给蓝某,组织农技人员到店里指导经营。在谭志定的帮助下,蓝某的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这只是“8+2”活动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全市270多名干警都积极投身到这项活动中来,开展有特色有成效,人人得学习,个个得到提高。10月底,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干警共为民办实事80人(次),得到了社会的好评。

    “12456”:社区矫正“来宾样本”

    “小吴,你已经越界了,请你回到指定的区域,否则将被扣分。”10月30日,社区矫正人员吴某的手机上显示这样一条信息,同时在来宾社区矫正信息中心的电脑显示屏上,一个亮点不停地闪动并发出“嘟嘟”的报警声。这是来宾市对社区矫正人员实行信息化管理的方式之一。

    矫正人员分散、工作人员少、管理手段落后等制约着来宾市社区矫正工作,来宾市司法局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创新社区矫正工作的方法。2010年8月,来宾市司法局与电信部门合作,将信息化管理应用于社区矫正对象,对其实现区域监管、信息交互、警示告知、考核管理、档案管理、决策分析等,有效地控制社区矫正对象的活动范围,及时对重点对象进行教育,实现社区矫正工作者与社区矫正对象信息交互,促进社区矫正工作向信息化、人性化、职能化、效率化、科学化发展,提高日常监管效率和质量,提高社区矫正工作效能,遏制漏管、脱管。目前,该市社区矫正信息化管理系统已形成市、县、乡三级互联互通,分级管理。

    来宾还开创了监矫合作先河,整合监狱、劳教单位心理矫正队伍力量,利用“结对子”的优势,由监狱、管教所派出具有心理咨询资格的干警随时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在有矫正对象的村(屯)发展老村干、老党员、老教师“三老”志愿者,壮大社区矫正工作队伍,使矫正对象摆脱心魔,避免重新犯罪,尽快回归社会。

    “12456”(构建一网络,夯实两保障,确保四落实,抓好五到位,管教六必须)的社区矫正方法被称为“来宾样本”在全区范围内推广,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作了报道。截止到目前,全市共接收的社区矫正人员中没有出现脱管和重新犯罪。

    医患纠纷调解:开创人民调解“来宾机制”

    “非常感谢调解中心的真诚调解,我们虽然失去了亲人,但通过你们的认真调解,不但使我们应有的合法权益、合理要求得到保障,还使我们从这起事件中学到了相关的法律知识和医学知识。”10月19日,在医患纠纷调解书上签字后,陈某握着调解人员的手说。

    近年来,来宾市医患纠纷呈现出数量多、对抗激烈、处置难度大的趋势,对医疗机构正常开展医疗活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成为社会矛盾最为突出的热点之一,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来宾市司法局高度重视医患纠纷的调解工作,今年2月,忻城县成立了来宾市首个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9月12日,来宾市、兴宾区两级医患纠纷人民调解中心成立。医患纠纷调解机构成立以来,以打造医患纠纷人民调解来宾品牌为目标,不断探索建立完善“受理机制、办案机制、赔付机制、专家咨询机制和补贴机制”等工作和管理机制。

    “受理机制”规定,凡医患纠纷一律通过司法行政“温馨之家”的服务工作平台受理,有效解决目前医患纠纷人民调解中心无法正常值班,而影响接案受理的问题。“办案机制”包括首席制度,选定首席调解员,对全案履行职责,使案件从一而终,形成调解员的责任机制。“赔付机制”设立赔付基金,由各医疗机构按上一年度业务收入的千分之一点五缴纳赔付基金数额,并由司法局设立专户代管,案件调解后,调解中心以调解书确认的赔付金额向基金申请拨付赔偿款,避免调解成功后医患双方为赔付问题又纠结的情况发生。在来宾市卫生部门大力支持下,来宾市医患纠纷调解中心建立了医患纠纷医学专家库,为调解医患纠纷提供咨询意见,同时为使专家咨询意见更为客观公正,来宾市司法局整合资源,将有关单位的法医吸收进专家库,力争每起涉及死亡的案件都有法医意见,努力提高专家咨询意见的公信度,促进调解的成功。

    医患纠纷人民调解中心还加强与医疗机构的沟通,认真总结每起医疗纠纷的特点和产生的原因,向医疗机构反馈发现的问题和有关信息,提出防范医疗纠纷的意见和建议,促使医疗机构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业务水平,加强医风医德建设,注重医患之间沟通,预先防范,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得到了医疗机构的好评。

    今年以来,来宾市共受理9起重大医患纠纷,调解成功率为100%,患者家属要求赔偿230万元,经调解赔偿73.6万元,有效防止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平安广西网/广西法治日报记者 莫积斌 通讯员 张杰韦柳谢)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广西来宾民警李东凌:勇斗歹徒负重伤
·广西来宾象州检察院为电力公司上法制课共诫勉
·广西来宾:司法鉴定人员出庭受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