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高新区人民法院院长隋玉林带领法官走访区内企业以岭药业。张忠希 摄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高新区。二十多年来,该区已发展成为拥有电子、化工、机械、物流等多个园区的高端产业聚集地,2011年实现利税189亿元。
石家庄市高新区人民法院紧紧围绕“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办区宗旨,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全力以赴服务企业,助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管委会主任赵栓文说:“全区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建设飞速发展,人民法院浸注了大量辛勤的汗水。”
企业腾飞的助推器
“若将产业经济比作一艘高速行驶的大船,那么人民法院理应去做有力的双桨,全力助推产业经济高速发展。”石家庄市高新区人民法院院长隋玉林如是说。
对此,高新区法院出台了《为全区经济发展提供司法保障的措施》二十条,自觉站位,主动服务,把让企业满意、投资者方便作为法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提高服务经济发展水平、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作为法院工作的重中之重。
某电器有限公司入驻高新区家电产业园,填补了世界500强企业在石家庄没有制造基地的空白。该公司首期预计实现年产值100亿元以上,必将为高新区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在厂房施工建设期间,几起建设工程承包合同纠纷导致部分工程一度停滞,直接影响到工期进度。
案子到法院后,引起院党组高度重视,院主要领导多次组织民二庭审判人员召开调度会,提出快立快审、公正高效的办案方针,不能因审判不力而影响企业按时入驻。
民二庭办案人员不辞辛苦,加班加点,夜以继日,深入工地现场实地勘察,调查取证,并耐心细致地做当事人的思想工作,使案件在最短的时间内顺利了结,保证了企业如期“安家落户”,受到市、区两级领导和企业的高度赞扬。
强有力的司法保障优化了经济环境。仅2011年,高新区就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7个,总投资356亿元,极大地带动了区内产业经济的发展。
高新区民营企业发展较快,到2011年底,全区非公有制企业已达1100家,占全区企业总数的75%。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暴露出一些企业经营过程中法律意识淡薄、经济纠纷案件逐年上升的趋势。
高新区法院坚持“送法进企业”,定期为企业举办法律知识讲座,不仅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员工的法律素质,有效预防经营风险,促进合法经营,同时,通过与企业的沟通、交流和反馈,可以及时了解区内企业经营状况,准确把脉经济案件发生的苗头和动向。
该院副院长秦玉强在走访同祥控股集团时了解到典当纠纷案件呈现多发趋势。针对这类情况,秦玉强带领民二庭部分人员,把辖区内典当行业相关人员近百余人集中起来,以“典当行业中遇到的法律问题”为主题,分两批做了专题讲座,通过分析案例、讲解法律知识、现场问答等形式,给业务人员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律课。
如今,同祥控股集团在全国开设了多家典当行,生意越做越红火,成为高新区民营企业中的利税大户。
城市发展的开路军
在高新区建设过程中,拆迁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引发了大量的民事纠纷。
高新区法院从大局出发,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既全力维护群众合法利益,又尽力保障项目正常开展,用和谐的方法化解拆迁中的矛盾,以法律的手段铺平拆迁的道路,为高新区经济发展铺路架桥。
高新区法院大胆将民事审判活动“前置”。该院在拆迁开始前即派人提前介入,积极提供司法建议,对拆迁方案提供政策法律参考。同时积极了解社区民情,掌握群众思想动态。通过宣传法律,答疑解惑,引导拆迁户客观理性地对待自己的诉求。
石家庄长江大道是市区的主干道,在东延工程中,某村30余户村民成了最后的“钉子户”,每天在路边支着帐篷、锅灶,打着横幅标语,敲锣打鼓地与拆迁、施工单位对峙。长江大道梗阻于这最后的百余米。
法院15名干警勇挑重担,直面复杂的矛盾和躁动的人群,分组包户,仅用两天时间就使双方达成协议,有力保障了项目的有序推进。
拆迁中的矛盾涉及方方面面,拆迁户的要求更是多种多样,甚至陈年老账都要翻出来,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可想而知。为此,高新区法院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形成多方联动的积极效应,有效解决了法院人员少、工作量大的矛盾。
实践中他们总结出“五个利用”原则:利用有关行政机关处理专业性、政策性较强的纠纷;利用基层党组织、居委会和村委会着重化解涉及党团员的纠纷案件;利用威望较高的族长、会长等的名人效应,消解当事人的对立情绪;利用亲朋好友,以亲情化解怨恨;利用地方政府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秦玉强说:“面对基层人民群众,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往往能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
王某等40户村民以与村委会有土地承包合同纠纷为由,阻挠涉及该土地的道路建设施工。法院接到案件后,及时立案,办案人员对原告提供的证据认真审查,对证据逐一分析,并耐心细致地做村民代表的思想工作。最终判决了9件,调解了31件,仅用14天就将案件全部审结。
几年来,高新区整村拆迁的就有十多个,回迁楼开工建设49栋,开工面积99万平方米,纵横7条主干道实现通车,旧城改造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石家庄市第一条地铁也在高新区破土动工,高新区城市建设飞速发展。
从处理器到保护神
“良好的投资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而和谐稳定的社会治安则是创建良好投资环境的保证。我院始终将严厉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审判工作第一要务。”高新区法院院长隋玉林说。
高新区位于石家庄市区东部,处于刑事案件多发的“城乡结合部”。在由农村向城市的转变过程中,呈现出无业人员比例大、刑事案件多发、团伙犯罪比重高的特点,且大多是涉及厂矿、企业的盗窃、销赃、侵占等刑事案件,严重危害了区内企业正常经营秩序。
被告人谢某伙同韩某、冯某多次在高新区摩托车城内各销售部盗窃摩托车及配件,价值人民币7.5万余元;被告人魏某与其两个儿子生产假洋酒,并冒用商标;被告人郝某翻墙进入石家庄晓进机械制造科技有限公司院内,盗窃合金铝丝303公斤,价值人民币5700多元。
这些案子看似不大,但直接影响和谐稳定的环境以及企业和经营者的切身利益。对此,高新区法院刑事审判坚持从重从快依法打击,努力为驻区企业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高新区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年产值达20亿元,所生产的专利药品“通心络”、“连花清瘟胶囊”被列为国家级广普新药。
该公司在全国各地设有办事处千余个,已形成规模化销售网络。一度由于管理上的漏洞,有的办事处工作人员存在虚报、冒领、侵占等违法犯罪行为,严重影响了企业正常运转。
2010年,该公司某地办事处业务员侵占公款34万元,尽管已被当地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十三年零六个月,但是,34万元的经济损失却无法追回。
高新区法院了解到情况后,向区政法委报告,由区政法委协调公、检、法办案力量,联合行动,一举破获类似案件十余件,并依法从重从快惩处相关犯罪。同时,加大追缴力度,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近千万元。
系列案件的破获,极大地规范了企业经营秩序,净化了经营环境。
长期以来,该院刑事审判庭仅有一名庭长和一名书记员,人员少,任务重,但连续6年无改判发还、申诉再审、超审限和超期羁押案件,实现了刑事案件结案率、公开开庭率、审限内结案率、上诉维持率、自诉调解率5个100%,在全市刑事审判工作中名列前茅。
2011年,该庭受理刑事案件126件,结案率达97.6%,调撤率80%,公开开庭率、审限内结案率、当庭宣判率均为100%,且无一抗诉。(雷言 朱军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