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普及法律知识到推进依法治国
一粒种子只有扎根于肥沃的土壤,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法律的种子只有扎根于人民群众这片沃土,才能成长为法治的参天大树
27年前,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决议要求,从1986年起,争取用五年左右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在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中,普遍进行一次普及法律常识的教育,并且逐步做到制度化、经常化。
当时的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历史时期。那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取得巨大成就,各项事业管理迫切需要纳入法治轨道,人民群众迫切需要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第一个五年普法规划应运而生。
回首27年的普法历程,六个五年普法规划体现了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各有可圈可点之处:
——“一五”普法重视“十法一条例”的法制启蒙教育;
——“二五”普法强调以宪法为核心以专业为重点;
——“三五”普法重点宣传市场经济法律知识,并将普法向依法治理延伸;
——“四五”普法开创性地提出“努力实现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向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的转变,全面提高全体公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实现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的转变,不断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的“两个转变、两个提高”;
——“五五”普法第一次明确提出将农民作为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创新性地提出开展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的“法律六进”活动;
——“六五”普法进一步提出要促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在确定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民为重点对象的同时,特别强调要将领导干部和青少年作为普法的重中之重。
回首27载普法历程,法制宣传教育一直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而发展;一直与国家经济发展相适应,随经济发展而发展;一直与国家民主法治建设进程相适应,随民主法治建设的发展而发展;一直与人民群众不同阶段的法律需求相适应,随人民群众不断增加的法律需求而发展。
在这种适应、发展的过程中,一个总的趋势一直未变:普法日益向纵深发展,其内涵不断丰富,层次逐渐提高,领域持续拓展,影响更加深远。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开展的不竭动力。
2006年7月27日,由中宣部、司法部和全国普法办联合开展的“法律六进”活动在北京启动。
当时在活动现场参加报道的本报记者至今记得,参加启动仪式的领导向基层单位赠送了“五五”普法读物,主办单位还在现场举行了法制宣传展览、法律知识有奖竞猜、法律咨询等活动,吸引了许多市民踊跃参与。
十八大代表、河南省郑州市公安局商城路分局政委陈艳芳说,始于“五五”普法并持续至今的“法律六进”活动,加强了学法用法工作,丰富了普法内容,拓展了普法途径和方式,推进了重点对象的普法工作,使法制宣传教育更加深入基层,更好地服务群众,扩大了覆盖面和影响力,增强了针对性和实际效果。
一粒种子只有扎根于肥沃的土壤,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法律的种子只有扎根于人民群众这片沃土,才能成长为法治的参天大树。
如今已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的各项依法治理活动,最初是在普法的基础上提出并发展起来的。实践中,广大人民群众在学法的基础上,坚持学用结合,创造性地开展了依法治村、依法治校、依法治企、依法治县、依法治市、依法治省等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依法治理活动。
陈艳芳代表指出,各项依法治理活动是广大群众的创造,是普法的继续、深入、提高和发展。
目前,一个以基层依法治理为基础,以行业依法治理为支柱,以地方依法治理为主体的依法治理“三大工程”,正在互相促进中稳步实施。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科学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经验,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战略任务。1999年3月,“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和奋斗目标被庄严地写入宪法,使之成为宪法原则。这次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民主法治建设,也极大地推进了依法治理工作。
“五五”普法中,法制宣传教育主管机关推出了一个重要的创新举措——开展法治城市和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
在全国普法办下发创建工作通知和指导标准后,各地结合贯彻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制定完善创建制度,建立目标考核体系,创建活动不断推进。
目前,全国已有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41个市(地、州、盟)、1856个县(市、区)全面开展了法治创建活动。2010年底,全国普法办评选表彰了首批266个法治县(市、区)创建先进单位。
与此同时,基层依法治理工作也开展得如火如荼。
吉林省白山市八道江区七道江村近年来将普法与依法治村紧密结合,通过开展“送法下村组”、“法律进农家”等活动,有的放矢地对村民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实现了“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的目标。2010年荣获第四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
近年来,民政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分四批命名表彰的像七道江村这样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已有1373个。
各地还探索开展了“民主法治示范社区”、“诚信守法企业”、“依法行政示范窗口”等创建活动。如今,基层依法治理活动形式已十分丰富。
行业依法治理工作也在不断前行。仅“五五”普法期间,各部门和行业开展的全国性专项整治活动就有130多次,开展的执法检查活动就有170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