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升和凝练。提升和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伟大实践。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并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提出了“三个倡导”的重要理念,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作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述,清晰地勾勒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目标取向和方式要求等方面的内容,因而,实现“三个倡导”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和保证。
“三个倡导”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原则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的“方向盘”,是一个国家的“稳定器”,是一个民族的“主心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培育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盘”、“稳定器”和“主心骨”出发,而“三个倡导”则全面体现了这些基本原则。
首先,它体现了制度性的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实质和精髓,因而它必须深刻反映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实质上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理想的诉求;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实质上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秩序信念的表征;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实质上就是对社会主义公民的行为规范要求。“三个倡导”所体现出的制度性原则,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向,因而发挥出“方向盘”的作用。
其次,它体现了时代性的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适应中国现实发展的要求,体现社会主义社会时代精神的精华。核心价值观是一定时代、地域和人群共同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的集中体现。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核心价值观。历史上存在的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无不体现了各自社会时代精神的“精华”。而“三个倡导”致力于倡导的是当代中国时代精神的“精华”,也只有通过实现“三个倡导”,才能够使当代中国时代精神的“精华”真正得以凸显出来。而这种时代精神的“精华”的彰显,必然会化作当代中国人的思想共识,成为社会和谐与发展的“稳定器”。
再次,它体现了大众化的原则。大众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功培育的重要条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为普通群众广泛接受并自觉遵循,都离不开“通俗表达”。“三个倡导”的表述语通过简洁明快、通俗易懂,便于普及、易于践行的“通俗表达”方式,目的在于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化在人民大众的性情心理之中,融入到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精神血脉之中,成为支撑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主心骨”。
“三个倡导”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取向社会主流倡导的文化思想和行为方式,必然深刻地反映与体现着社会核心价值的培育取向。首先,“三个倡导”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取向不是单维的,而是多维的。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面向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必须深入到人民大众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中去。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的丰富性、全面性和深刻性表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绝非一元的、单维的、肤浅的,而是多样的、多维的、深刻的。“三个倡导”所表达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诉求,正是社会生活的丰富性与当代中国人的需求的多样性所造就的,它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样化的培育取向。其次,“三个倡导”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取向不是单层的,而是多层的。核心价值观作为整个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和文化规范力量,起码包含制度文化和规范文化两个层面的价值诉求,如我国古代儒家讲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法国大革命时期讲的“自由、平等、博爱”,新加坡讲的“国家至上、社会为本、家庭为根、尊重个人、协商共识、宗教宽容”,以及当今美国讲的“自由、民主、人权”等等,无不在价值取向上体现出层次性的特征。“三个倡导”同样体现出多层面的价值要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从社会理想的层面上体现出的价值取向;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从社会秩序的层面上体现出的价值取向;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从行为规范的层面上体现出的价值取向。这三个层面的价值取向充分反映了国家、社会、个人三方面的愿景和诉求,从而最大限度地凝聚了当代中国继续前行的思想共识和力量。再次,“三个倡导”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取向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我们所培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和开放包容的气度,善于吸收人类创造的各种优秀思想文化成果,兼收并蓄,为我所用,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整合成为一种新的价值观。“三个倡导”一方面具体吸收了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合理成分和优秀因子,同时又实现了对以往价值观的超越,把坚持与发展有机结合,把主导性与包容性有机结合,把统摄性与调控性有机结合,把发扬传统与立足当代有机结合,因而为培育永葆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坚实的观念和行为基础。
“三个倡导”指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方式在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方式和途径上,不仅要加强“外推”,还要注重“内生”,只有双管齐下,才能把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的要求落到实处。一方面,通过制度安排这种“外推”的方式,推进“三个倡导”的落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安排是培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可靠保障。其一,我国现阶段已经形成了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许多创新成果,“三个倡导”便是这些创新成果的一个重要表现,它需要通过制度建设,以法律法规、公共政策的形式将其固化起来,并逐渐成为有效的文化引导和规范力量。其二,大众传播媒介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通过“三个倡导”,确立正确的导向、积极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反映人民心声,通达社情民意,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其三,把“三个倡导”融入到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于现代化建设各方面,造就以“三个倡导”为圭臬的社会观念土壤。其四,以“三个倡导”为引领,积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营造良好的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环境。另一方面,通过价值自觉这种“内生”的方式,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人们的思想观念与其合理利益的满足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当前我国社会利益关系和社会思潮都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的情况下,要在全社会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形成思想共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众话语”,更重要、更根本的还是要建立一个有利于形成思想共识的合理利益关系。这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必须集中反映和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与最广大人民的价值同构。惟其如此,才能使“三个倡导”成为公民大众的自觉意识和行动,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生”为全社会的主导价值观念,真正成为社会的“方向盘”、国家的“稳定器”、民族的“主心骨”。
(作者:张军 北京市委党校哲学部主任)·海南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工作
·核心价值观塑造民族魂
·武东升 李九红: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之歌
·海南日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表述
·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 凝聚社会共识
·广西平南检察院干警访农村 践行核心价值观
·广西平南检察院干警访农村 践行核心价值观
·重庆垫江法院推进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
·最高检召开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优秀征文作者代表座谈会
·上海闵行检察院开展公益志愿活动推动核心价值观教育
·司法行政系统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先进事迹报告会在粤举行
·河南金明法院创新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