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矛盾化解

山东:一个社会管理人就是一个矛盾化解员

2012-11-24 15:37:0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维稳工作我们心中有底。”近日,《法制日报》记者走访了山东省日照市部分村居、乡镇和县市,这里的党政领导对平安建设工作信心满满。据悉,2009年底,日照市委、市政府出台相关文件,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全方位、全天候、全员化的“三全”社会维稳体系,深入推进社会矛盾的排查和化解,由此建立了有日照特色的维稳大格局。

    “每一个社会管理环节都存在化解矛盾纠纷的时间和空间,每一个社会管理人就是一个矛盾纠纷的化解员!”日照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高杰告诉记者:“近年来,我们通过建立健全多元化矛盾纠纷调解机制、认真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深入开展社会矛盾‘大排查’等措施,整合了各种化解矛盾纠纷的社会资源,畅通了各阶层的诉求表达渠道,致力打造‘三全’维稳体系,为政府分忧、为群众解难。”

    司法调解关口前移严把关

    近日,日钢集团公司与澳大利亚两公司一场旷日持久的矿石交易纠纷案终于画上了圆满句号,双方和解。两年前,澳大利亚吉布森公司、库兰铁矿石有限公司在澳提起仲裁,日钢公司被裁决赔偿两家公司1.14亿美元。2011年6月,两公司向日照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与此同时,日钢公司也以矿石质量问题在日照中院立案起诉吉布森公司,针对如此复杂的连环经济诉讼案,日照中院的法官积极利用诉讼各个环节,引导双方进行调解,最终促成双方签定了标的额为1.14亿美元的和解协议。

    数据显示,近年来,日照两级法院调解撤诉率、服判息诉率、执行到位率等事关案件质效的主要指标持续向好,全市法院一审商事案件调解、撤诉率始终保持65%以上,再审案件调撤率去年达到51.22%,今年上半年达到100%,居全省第一。

    记者了解到,“三全”维稳的指导思想,在日照市公检法司等政法部门得到了全面执行。这些部门有效整合司法调解资源,与人民调解和行政调解充分衔接,并普遍建立和落实执法办案风险评估制度,在各个执法环节做好维稳风险评估,抓住一切机会和可能,最大限度化解矛盾纠纷,从源头上有力预防和减少了涉法涉诉信访。据统计,今年1至9月,该市涉法涉诉信访同比下降9.2%。涉法涉诉信访工作连续3年走在全省前列。

    “法治讲究刚柔并济,打击犯罪需要刚性的一面,而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则需要柔性的一面,‘三全’维稳体制要求执法者必须善于换位思考、善于做群众工作、善于充当矛盾双方的‘润滑剂’。因此我们坚持把化解矛盾纠纷关口前移,在立案之初就充分运用司法调解的平台,以最低成本、最短时间、最少精力帮老百姓化解积怨和矛盾。同时在司法程序的各个环节中,创造一切机会,充分运用司法手段最大限度促进了社会和谐。”日照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综治办主任刘祥亮告诉记者

    民间调解百花齐放抓源头

    日照市莒县夏庄镇有一个春雨调解协会,平时会员们活跃在田间地头为民解忧,被群众称为“民间法官”。

    在春雨调解协会的办公场所,摆放着会员名单,其中大部分都是当地德高望重的农村老干部、老党员、老模范,也不乏一些机关、企业退休职工、法律工作者及志愿者,村民到这里调解矛盾,可以选择他们信赖的调解员。自春雨调解协会成立以来,全镇矛盾纠纷产生率下降60%,调解成功率达98%。

    据了解,目前农村的主要矛盾由过去的邻里、家庭等简单矛盾转化为经济往来中的合同纠纷、土地承包、宅基地分配、房屋拆迁补偿等矛盾,而农民通过诉讼解决这些纠纷,往往需要花更多的钱和精力,最后还可能出现“案结事不了”、“一场官司几代仇”的情况。“利用群众做群众工作的模式是实际发展的需要,因为群众更懂得群众的想法,更能用群众容易接受的语言和方式进行调解,结果也往往比诉讼判决更易于让人接受,所谓‘化干戈为玉帛、化戾气为祥和’。”莒县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匡立福说。

    为了提高民间调解组织的调解能力和专业水平,日照市实施了独具特色的“打桩结网、防线再造”工程,当地利用政法机关的业务优势,广泛指导和提高民间调解力量的专业水准。记者在莒县采访时了解到,当地由法院牵头,司法局和乡镇(街道)党委密切配合,在每个村里选出一至两名威信高、能力强的村两委成员确定为“桩”,由其负责村内日常矛盾纠纷调处、村级事务事前法律风险评估等工作。

    “像这种由群众、社会志愿者和专职人民调解员自愿结成的群众性调解组织,在我市还有好多。这类群众性调解组织的出现一度改变了人民调解唱独角戏的单一模式,并逐步形成了群众自调、多方指导的社会矛盾化解新模式。”刘祥亮说。

    据统计,目前日照市共有民间调解组织3100余个,今年以来,依靠这些民间调解力量共化解矛盾纠纷9000余起,化解成功率为97%。

    专业调解方兴未艾建机制

    近日,莒县夏庄镇杨官庄村村民王秀坤把一面写着“专业无私,务实高效”的锦旗送到了莒县医患纠纷专业调委会,以此感谢这里的调解员帮他化解了折磨一家人近两年的医患纠纷。

    2010年底,王秀坤的妻子蔡秀云因患甲亢到莒县人民医院诊治,在输液过程中感到胸闷难受,经抢救无效死亡。对此,王秀坤及其他家属认为医院在诊治过程中存在过错行为,而医院则认为对其治疗符合诊疗常规,并无过错。双方久争不下,蔡秀云的家属还一度起诉到了莒县人民法院。后来王秀坤考虑到法院审理费用高,诉讼周期相对较长,不利于妻子入土为安,在朋友的推荐下,他选择了撤诉,并向莒县医患纠纷专业调委会递交了调解申请。在调解员耐心细致地调解下,医患双方终于达成了满意的调解补偿协议。

    据统计,近一年来莒县医患纠纷专业调解委员会共接到54起医患纠纷调解申请,其中成功调处13起,还有5起正在调解之中,剩余的纠纷在调解中心的建议下进入司法程序。据介绍,自从组建医患纠纷调委会以来,当地所有医院无一起医闹事件发生。

    “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社会矛盾纠纷呈多样化、复杂化和长期化,因此老百姓对矛盾化解平台的需求也日趋专业化和课题化。诸如医患纠纷、交通事故纠纷、劳资纠纷等多种专业性、行业性矛盾纠纷,依靠以前单一和粗线条的调解组织,调解成功率往往很低,得不到老百姓的普遍认可。”刘祥亮说:“因此,近年来,我们要求各级政法机关致力于搭建由专业人士担任、分工明确、功能齐全的专业性调委会,为广大群众提供免费服务。”

    据介绍,近两年来,各类专业性调委会在日照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起来,在这些调委会里,有丰富的专家库,有规范的风险评估、估价鉴定和司法确认等多位一体的调解程序,还有法院派驻的流动法庭,确保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据统计,近两年来,当地共组建专业调解组织67个,共受理矛盾纠纷1034起,调解成功率达98%。

    “市委、市政府确立了‘三全’维稳体系,始终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作为保民生、保稳定、促和谐的重要措施。”高杰说:“由此建立的有日照特色的大稳定格局,为平安日照、法治日照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记者余东明孟伟阳)

[责任编辑:季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