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山东

淄川:实现新跨越彰显新魅力

2012-11-20 09:37:28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组织庭审观摩。
  组织干警到特教中心为儿童献爱心。
  举行“司法良知、司法责任、司法情感”诗歌朗诵会。

    今年以来,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人民法院代理过案件的律师们有一个明显的感受,即该院案件的准备期限明显缩短,案件审执效率高了;以前询问案件、借阅卷宗需要跑上几趟,现在可以电脑查询,甚至打个电话就能了解办案进度……今年以来,淄川法院新一届领导班子团结和带领全院干警,抓管理提效率,抓基础树形象,抓团结聚共识,着力提升司法能力与服务水平,激发职能发挥和自身建设的活力,取得了扎实成效。

    精、细、实:“琢玉”工程提升案件质效

    “怎么好长一段时间都没见你来机关这边了?”“你不知道吗?院里今年实施‘琢玉’工程,业务庭的审判执行工作比以前要求严多了。不仅案件总的审理周期不能超期,而且每个节点的办结也都必须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以前案件的承办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或者变更开庭时间,现在案件由立案庭转交各业务庭统一排期开庭后,如果不是非常特殊的情况不允许变更,而且要求法官必须于开庭前在审判庭等候当事人,哪怕迟到一分钟都不行。院里的巡查组在院电子监控中心通过审判庭监控系统随时抽查开庭情况,我已经因为迟到审判庭三分钟被通报过一回了。还有庭审结束后写作和签发裁判文书的时间,像简易程序案件庭审结束后七天之内就必须写完裁判文书并签发。现在在庭上办案子感觉压力好大,早晨上班的路上就得对一天的时间精打细算,有时早晨刚上班时晾的水到下午下班时还没喝呢。好了,不跟你说了,我跟当事人约好去银行查封账户的时间到了,得走了。”这是淄川法院两个分别在机关和业务庭工作的干警之间的一段谈话。

    今年以来,淄川法院将实施提升案件质效的“琢玉”工程作为特色项目之一列入2012年工作重点,从强化法官意识理念、作风技能培训和优化机制建设各个方面进行“雕琢打磨”。在院里召开的全院审判管理院务会上,淄川法院党委书记、院长宗志强提出:要全面审视案件立、审、执全过程的质效控制,坚持以“精”为目标,实施审判执行案件“琢玉”工程,力求把每起案件办成精品案;以“细”为要求,严格审判流程管理,精益求精把好案件每个细节和每个环节;以“实”为导向,实事求是地以审判质效的提高促进指标数据的提高,充分发挥审判管理的“指挥棒”效应。

    工作中,该院坚持理念先行,要求干警把每一起案件当作一个产品来对待,讲究产品的流程,强化审判工作的过程化控制,突出抓了案件质量效率监督管理、审判流程管理、法官绩效管理三个重点环节,多层次、多角度,广泛接受检验,最大限度地过滤程序性问题,不断提升产品质量,让“司法产品”经得起检验。建立审判管理制度体系,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多次研究讨论,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节点控制提高办案效率的规定》、《电子卷宗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规范庭审秩序的规定》、《关于建立分段模块集约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执行管理监督的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法庭职权配置规范民商事审判执行案件办理范围的规定》等具体的规范标准20余项,细化规定了各个环节的工作规则,特别是强化对审判流程节点的实时监控,缩短了立案、分案和庭前送达时限,明确了首次开庭、合议、制作裁判文书时限,规范办理结案、送达和归档时限,并强化责任确保落实,依托管理提升司法公信力。

    融合法院职业文化建设主题,把规范司法行为作为审判管理的主要内容,从规范干警职业仪表、举止和态度等细节入手,突出“司法礼仪规范、庭审程序严谨、裁判结果信服、对待群众平和”,先后组织开展了纪律作风效能专项检查、拖延审(执)限案件专项检查、过付款及收费情况专项检查、排期开庭专项检查、案件回访、廉政风险防控预警等专项检查活动,要求全体干警要坚守法律底线,学会敬畏职业,用琢玉精神,打造精品案件,提升审判质效。

    为有效化解涉诉信访问题,今年以来,淄川法院还积极探寻预防和化解涉诉信访案件的有效途径,探索尝试将心理咨询服务引入信访工作机制,并作为2012年特色项目之一,在全院进行实践。制定出台了《关于将心理咨询服务纳入信访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会同淄博市心理卫生协会,成立了“信访心理咨询服务顾问团”,积极通过解决“心结”问题来解决信访问题,目前已开展咨询服务10人次,有效化解疑难涉诉信访案件16起。对此,淄博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刘亚宁专门作出重要指示,给予充分肯定,《山东法院信息》专刊也介绍了该院做法。

    文明、规范、整洁:“三型法庭”服务基层百姓

    淄川法院现设有五处人民法庭,五处法庭所辖面积占到了全区辖区面积的95%,辖区人口占到了全区人口的86%。为此,淄川法院新一届党委十分注重加强法庭工作,舍得将精力、财力、人力、物力向法庭投入,积极在工作上、政治上、生活上关心法庭干警,努力从各个方面为法庭履行职责、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全力打造“职权配置优化型、为民服务便捷型、公信司法满意型”三型人民法庭建设。

    围绕全市法院“做精机关、做大法庭、做实一线”的部署要求,该院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法庭职权配置规范民商事审判执行案件办理范围的规定》,在审判流程管理框架内,扩大法庭审理案件范围,强化法庭执行功能,规定法庭所审结案件全部由法庭负责执行。同时,进一步强化法庭工作力量配置,要求全部新进人员一律先到法庭进行岗位锻炼,8月份,又将5名审判骨干充实到法庭,形成老中青的传帮带格局。目前,该院五处法庭共有法官及其他工作人员35人,其中法官21人,另有驻庭司法警察和专职书记员14人;人员平均年龄36岁,低于全院平均年龄2.8岁。法庭法官均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研究生学历4人,占全院研究生人数的25%,专业化优势明显,法庭人员配备更加得力。

    不断深化“以当事人为本”司法理念,在辖区基本建立起了以人民法庭为中心,法官便民工作站为支撑,人民陪审员和调解联络员为纽带的便民诉讼服务网络。从多元化格局入手,注重加强法官便民工作站与辖区基层群众工作部、相关部门的对接,建立了调解员名册,制定了调解联动机制操作规程并绘制了调解联动网络示意图,突出抓好诉前联动调解、诉讼联动调解和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在全区形成了以人民法院为主体,当事人、亲属、基层社区和乡镇政府及部门等单位联动的“内外互动”的大调解格局,切实发挥好人民法庭化解矛盾、服务民生的“第一平台”作用。今年初,辖区内某陶瓷有限公司工人集体到政府上访,要求公司支付拖欠154名工人的工资。该院龙泉法庭了解情况后,立即通过法庭双轨立案机制便捷立案并及时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将该公司的厂房、设备等资产进行查封,随即启用调解联动机制,会同龙泉镇司法所、村两委负责人、村调解联络员与该公司进行协商,最终使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该公司分两次全额支付拖欠154名工人的工资,取得了较好效果。

    良知、责任、情感:职业文化引领队伍建设

    “沙子再多,散落一盘,终究难成壁垒;绳子虽细,拧成一股,就能力拔千斤。”上任伊始,宗志强就在全院干警工作会议上说:“法院工作要靠法官队伍的整体协作、集体智慧来推进,如果缺少了凝聚力,就无法有效应对法院目前面临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因此,队伍的凝聚力建设至关重要,只有凝聚集体智慧,发挥整体合力,才能不断推动法院工作在新起点上实现新发展。”

    高素质的队伍是靠过硬的班子带出来的,为此,淄川法院以抓好班子来带好队伍。院党委坚持日常学习制度,着力提高班子的政治理论素养;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不断提高班子的科学决策能力;坚持团结共事原则,工作中互相尊重、互相支持,坦诚相待,求同存异,坚持谋事不谋人、对事不对人;坚持发挥班子成员示范带头作用,形成了令行禁止、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围绕职业素养培育,该院从对现在所从事的职业应该怎么认识、怎样做一个有良知受尊重的人、作为法院人必须明确自己应该坚守的法律底线等方面组织干警进行了认真讨论,并先后组织开展了“司法良知、司法责任、司法情感”诗歌朗诵会、“公正廉洁司法教育月”、“案结、事了、人和”法官论坛、“忠诚、为民、公正、廉洁”主题教育活动、“向祖国承诺、向人民承诺”主题宣誓签名、“为民清廉、公正司法”集中教育等活动,以“凝聚力建设”锻造法官队伍。干警们纷纷表示,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自己对司法工作有了更为深刻的理性认识,对重新认识自己和重新认识自己从事的工作,有很大地启发和帮助。工作中,该院把培训作为对干警的最大奖励,建立了业务带头人制度,审判岗位以“零错案、零投诉、零上访”为导向,行政综合岗位以干警满意为导向,组织开展了“榜样在身边”典型选树、“办案能手”、“工作标兵”评选和各种形式的创先争优活动,激发干警爱岗敬业、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编辑出版了第一期《淄川法苑》期刊,坚持通过长期的文化浸润、文化渗透来提升法官人格魅力和队伍形象。今年以来,淄川法院共有46名干警被上级党委和上级法院表彰,2名法官分别被省高院法官学院聘请为初任法官授课教师和指导老师,3名干警分别被授予全区“爱德之星”、“诚德之星”和“孝德之星”荣誉称号。(记者 闫继勇 通讯员 王 莉 杨 艳)

[责任编辑:季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