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各地经验

江西大余法院参与社会管理纪事

2012-11-19 15:38:49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赣南日报 

    大余县人民法院以化解矛盾纠纷、预防不稳定因素、开展法制宣传为手段,积极创新社会管理,让法制“雨露”润泽沃野。如今在该院挂点的南安镇新珠村,社会秩序井然,百姓安居乐业,民风淳朴,邻里和睦。

    ■矛盾纠纷“软着陆”

    [情景回放]近日,在大余县人民法院执行局,申请执行人钟吉的法定代理人钟才豪顺利地领取到执行标的款1万元后激动地说:“感谢法院,感谢‘三送’干部,帮我执行到这笔赔偿款,解了我的燃眉之急。”

    年近七旬的钟才豪是南安镇新珠村村民,10年前其儿子钟吉不幸遭遇交通事故,造成大脑严重受伤。诉至法院后,经判决,两名被执行人黎榕、黎英需赔偿钟吉12992元。法律文书生效后,被执行人黎榕、黎英只赔偿了3118元后便下落不明,经查询被执行人无其他可供执行财产,执行人员也多次努力执行亦无结果。这让钟才豪对生活感到心灰意冷。

    大余县人民法院“三送”干部了解到其实际困难,利用联系对象全覆盖的优势了解被执行人去处等可供执行的信息。经过多方调查,了解到被执行人中有一人在老家有一笔存款。案件的执行峰回路转,执行法官马上与当地法院联系,请求配合委托执行。案件委托执行20天后,在被委托法院的执行下,结合被执行人的情况,双方达成执行和解,两名被执行人支付了赔偿款1万元,一件10年的积案终于执结。

    [记者调查]今年以来,大余县人民法院“三送”干部结合审判执行工作,有效化解矛盾纠纷20余起,协助相关矛盾调处机构调处纠纷10余起,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不稳定因素“巧化解”

    [情景回放]今年七月,持续多天的高温酷暑,使南安镇新珠村狮头棚、下车坝村小组20多公顷耕地面临缺水种秧的困境,村民反映十分强烈,“抢水”矛盾随时有可能发生。大余县人民法院立即提供了3万元帮扶资金用于改建水泵房。经过近一个月的施工,水泵房完成改建,及时解了耕地灌溉的燃眉之急。

    该院还利用双休日时间,组织全体“三送”干部前往新珠村除杂草、清淤泥,疏通引水,以实际的帮扶行动服务群众。群众高兴地说:“法院‘三送’干部修水渠、改建水泵房,给耕地送来‘及时水’,今年我们获得丰收有望了!”

    [记者感言]在“三送”工作中,大余县人民法院“三送”工作队多次深入驻点村,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村情民意,特别是关注影响耕地灌溉的水利建设问题。“三送”干部在工作中不断增强对不稳定因素的预见性,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不稳定因素及群体性事件的产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法制宣传“全覆盖”

    [情景回放]村民们把土地租给李军种植果树,可前些年,国家出台了政策,种植的果树以及土地都有一定的补助款。这样,问题出来了,土地款到底归谁所有呢?乡镇政府依据相关政策,直接把这些补助款给了李军。村民们知晓此事后,心里转不过弯来,觉得这款给李军是不公平、不合理的,乡村干部多次协调未果。

    大余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伍振海在走访调研中了解到这件事情,考虑到群众对此反映较为强烈,伍振海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出发,深入相关群众家中走访慰问,了解具体情况,把有关法制宣传资料送到当事人手中,并耐心细致地进行释法和说理。最终,“三送”干部们的努力打动了群众,矛盾双方站在了一起,并达成了初步协议。

    [记者调查]近年来,收案数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案多人少现象日益凸显。大余县人民法院力促“三送”工作与审判工作形成良性互动,在开展“三送”工作中大力开展法律宣传活动,订购了2份《人民法院报》送到村民手中,帮助群众解决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类法律问题,共走访调查了近百户联系重点户,发放了“三送”连心卡、《农民工维权法律知识问答》和《让您了解“打官司”程序》法律知识宣传单共计360份,为群众解答法律咨询70余人次,审查合同20余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刘章林 特约记者彭承礼)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海南法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课题开题
·基层法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优化
·法院参与社会管理徐州经验
·创新社会管理 四川雅安芦山县法院司法确认“锁定”人民调解
·完善基层法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之路径
·鞍山法院以社会管理创新为切入点延伸审判职能

·鞍山法院以社会管理创新为切入点延伸审判职能
·以司法社会化推进法院的社会管理创新
·山东法院司法建议助推社会管理创新
·法院要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海南法院以司法建议推进社会管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