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政法版> 党报视点

吉林日报:以坚定的理论自信推进理论建设

2012-11-19 15:05:16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吉林日报 

    作者:孙正聿

    我是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学习、研究和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我最亲切、最深刻的体会,就是明确了理论使命、坚定了理论自信、增强了研究和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自豪感和使命感。我想围绕理论建设,谈几点体会。

    一是明确理论使命。理论是思想中的现实,任何重大的理论问题都源于重大的实际问题,任何重大的现实问题都深层地蕴含着重大的理论问题。发展问题既是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面对的最重大的现实问题,也是当代的哲学社会科学争论最激烈的最重大的理论问题。十八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研究和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首要的就是要系统地阐述当代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就是要有理有据地回答当代中国为什么“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就是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变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

    二是要坚定理论自信。中国共产党是实践马克思主义的政党,也是创新马克思主义的政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根本的精神实质”。党的十八大报告的精辟概括和深刻阐述,极大地提升了我们研究和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是深化理论研究。在长期的理论研究中,我们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在当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就必须认真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特别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刻阐述,为我们明确了理论研究的使命,增强了理论的自信、升华了理论研究共识。我们应当以坚定的理论自信,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努力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承担起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四是推进理论队伍建设。自觉地以理论方式面向现实,不仅需要理论工作者增强面向实践、面向时代的理论自觉,而且需要理论工作者加强自身的学风建设。一个国家的理论水平、学术水平,一个重要标志在于学者的研究成果。而学者的研究成果的水平,则取决于学者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所形成的理论创造力。对此,杰出的科学家钱学森有两句名言:一是“姓钱不爱钱”,一是“离经不叛道”。在市场经济社会中,由于“爱钱”而追名逐利,把名和利作为搞学问的动力和目的,就会丢弃真诚的研究、真切的思考和真实的思想,就会“抹去了一切职业的灵光”,把学术变成垃圾。“不爱钱”,才能“忙别人之所闲,闲别人之所忙”,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严肃的学术研究和科学探索当中去,以理论的方式提出、探索和回答重大的时代性问题。“离经不叛道”。“离经”,就是不因循守旧,不照本宣科,不人云亦云,不搞教条主义,就是不背离实事求是的根本要求,不背离面向现实的理论旨趣,不背离勇于创新的批判精神,不背离人类解放的价值诉求,在研究和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进程中不断地推进理论创新。

[责任编辑:季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