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地方要闻> 安徽

创新社会管理:共建共享美好家园

2012-11-13 09:14:50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安徽日报 

    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直面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并存的现实,如何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成为我省代表热议的话题。

    把民生放在第一位,推动管理精细化,提高群众满意度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体现广大群众的愿望和要求。 ”反复研读十八大报告,徐辉代表说,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更加迫切需要一个安定、有序、幸福、和谐的良好社会环境。中央作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大决策,目的在于激发社会活力,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这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这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理念。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管理的基础。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始终把民生放在第一位。 “以民生为根本,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就业、医疗、教育、养老、住房、安全等基本民生问题。 ”沙圣虎代表表示,报告提出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鼓舞人心,令人振奋,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就让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具有更加坚实的群众基础。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需要从源头上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作为基层代表,也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者,“小巷总理”邢春桂代表说,社区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第一线,随着城市人口增加,不少社区原有设施功能不能满足居民生活需要,要逐步加大财政对社区建设投入,建立社会化多元投入机制,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文化休闲、便民服务等方面设施,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贴心服务。

    扩大社会参与,构建良性互动格局,释放社会建设能量

    最好的服务就是最好的管理。社会结构深刻转型,各类诉求碰撞,公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不断变化,以往单一、单向的社会管理手段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社会转型大背景下,公共服务理念和提供方式被赋予新的内涵。

    创新社会管理,离不开公众参与。吴曼青代表说,无论是具体民生事项还是综合社会管理,必须着眼于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激发公众主动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热情,让群众参与决策过程之中。 “只有发挥了群众的主体作用,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才能真正获得实效。 ”

    社会和公众的参与程度,依赖于社会组织发展程度。储诒权代表建议,进一步为社会组织松绑,整合全社会力量,构建起政府、社会、市场良性互动的格局,更好地释放潜藏于民间参与社会管理的强大力量,尽快建立健全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机制,使政府购买服务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

    汪术华代表说,要加大户籍改革力度,打破城乡壁垒,赋予“外地人”更多的“新市民”待遇,实现城乡居民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障同城化。外地人在就业、教育等方面逐步享受到与本地人同样的待遇,才有信心在城市扎根生长,为城市建设增添活力。

    畅通表达诉求,强化法治保障,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与过去提出的“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相比,十八大报告的表述发生了变化,“法治保障”首次写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大政方针中。

    “法治是社会长治久安的基础,依法管理应当成为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根本途径。 ”对此,汪雪艳代表感触颇深。她说,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必须强化依法治国的理念,着力在健全法制、依法管理上下功夫。 “和谐社会并不是说就没有纠纷和矛盾,必须将全部纠纷诉求纳入法律解决范围,平衡各方利益、合理调整利益、实现实质法治”。

    面对社会成员个性化、生活方式多样化、利益诉求多元化、社会矛盾复杂化的社会管理局面,靠部门单打独斗、手段单一的矛盾纠纷调解方式难以奏效。去年以来,我省开展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试点,多个市县建立党委群众工作部,整合力量资源,统筹协调群众工作,取得成效。

    “只有通过深入走访、零距离交流,才能更真切地了解群众所思所盼。 ”汪雪艳代表说,去年我省开展的“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中,广大党员干部走村串巷访民情,挨家挨户听民声,许多与群众利益紧密相关的实际问题得以解决。应当充分健全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使大走访常态化、制度化,更好地了解和解决群众诉求、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美满。(黄永礼、吴林红)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十八大代表畅谈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海南部分十八大代表回应网民关注话题
·访十八大代表安徽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徐立全
·访十八大代表贵州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崔亚东
·公安系统代表热议十八大报告中的“民本”理念
·权利、机会与规则公平:十八大代表讨论社会公平建设

·权利、机会与规则公平:十八大代表讨论社会公平建设
·十八大代表探讨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建设
·社会保障撑起百姓生活保护伞 代表话民生
·湖南代表:服务百姓是最好的社会管理
·新华社十八大代表手记: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