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地方要闻> 安徽

安徽保障房管理:“一肩挑”解决管理难题

2012-11-07 13:26:59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保障房建难、分难、管更难。

    住建部门既要筹措保障房后期管理运营资金,又要管好保障房,这种自己管自己的模式,一种观点认为是“老鼠守粮仓”,自己怎能管好自己呢?所以保障房管理乱象频出。另一种观点认为,既管资金又管服务,可以统筹协调二者关系,避免两个部门分别管理导致的利益博弈。

    安徽保障房管理一直被作为全国经验借鉴,它给出的答案是,住建部门最熟悉建筑与管理方的“猫腻”,谈判能力很强,可以把后期维修与管理每个环节的费用压到最低,倒逼管理方控制成本,确保有限的保障房维修资金能最大限度用在老百姓身上。如果比作“一个人挑担子”,那么这个人的目标就是让老百姓安居又乐居。一副担子只有挑在一个人的肩膀上,才能更好地兼顾两个筐的平衡。因此,安徽管理模式又被称为“一肩挑”。

    不仅管好房,更要管好人

    ——一场社会管理方式的变革

    和保安讲明来意,穿过一道门岗,记者走进合肥滨湖惠园小区。在这个有2450多住户的小区里,有经济适用房住户和廉租房住户,还有部分公租房住户,小区虽然很大住户很多,但环境十分整洁。汽车、自行车在路边有序地停放着。垃圾桶旁边很干净,看不到乱扔的垃圾。5年前栽下的树木正在长大,刚下过雨的小区充满绿油油的生机。看得出来,小区的物业管理相当出色,和一般的商品房小区相比并无区别。

    听到麻将声,记者走进了滨湖惠园社区免费活动室,正在和邻居打麻将的杨文大姐告诉记者,一天晚上,11点多,家里的电路出了问题,正着急的时候发现物业值班室的灯还亮着,一个电话打过去,电工很快上门解决了问题。尤其提供这间麻将室给大家娱乐,不仅方便,还拉近了邻里关系。

    “即使亏一点也要把小区管理好。”滨湖惠园小区保安孙大力说,相对普通商品房小区来说,保障房小区的物业管理难度更大、更特殊。700多户廉租户中近40%是残疾低保,这些低保、低收入空巢老人多、残疾人病人多,物业不仅要把小区管好,还要承担很多其他职责,而收费又必须低廉,物业在这个项目上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保障房的小区管理,不仅要管好房子,更要管好人。”合肥滨湖惠园廉租房管理办公室主任陈荣平说,大量低收入家庭住在一起,会导致大量诉求集中出现,仅靠物业管理是不够的。必须把公共服务、基层社区和社会组织引入保障房小区,实际上是一场社会管理方式的变革。

    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

    ——事实证明,自我管理和监督的效果更好

    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李明认为,守粮仓的老鼠之所以偷粮,根本原因是由于粮仓不是老鼠的,否则,老鼠肯定能看好自己的粮食,合理取用。住房保障与住房管理、服务于一体的管理体制,从财政角度看,强化了保障房资金的预算管理。

    保障房后期管理有两个方面,除了上述保障后期管理、服务外,更主要还有一条是,动态确保保障房里的住户是需要保障的对象。

    如何防范?安徽首先从制度设计入手,严格控制保障房面积,廉租房控制在50平方米以内,公租房控制60平方米以内,部分地区公租房达到70平方米,但均不超过90平方米,对于高层住宅,公摊已经超过20%,扣除公摊以后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蜗居”,“开宝马”者即便想住,碍于房子太小也无实际居住意愿,空置当然是不可能的,因为一旦对外出租,因小区内设有保障房管理办公室,管理人员和周围住户24小时紧盯着,出租后将面临资格取消、罚款、5年内不得再申请等多重处罚。

    “按照省政府规定,保障性住房小区可以聘请专业机构提供物业服务,也可以实行住户自我管理。自我管理的保障房,哪家不住哪家住群众之间更熟悉,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发动群众相互监督,事实证明,监督效果也最好。”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保障处处长钟治锋说。

    “保障性住房建设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进一步地管理、维护和运行。”李明说,要想从根源上遏制保障房乱象,就必须在制度层面扎紧篱笆,形成制度力量。

    租补分离作答退出难题

    ——用租金补贴的市场调节方式形成有效的退出机制

    保障房分配难,但退出更难。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安徽省铜陵市市长侯淅珉说,他们采取的办法是,租补分离、共享产权,采取的是一种渐进的退出方式,当属于低保和低收入保障范畴时,政府按市场价,比如每月800元收房租,另一方面,再每月补750元,但当收入提高,不符合低保标准,便给入住者公租房待遇,他仍然可以居住在保障房里,交纳的房租不变,但是补贴每月可能只有500元或200元,随着收入增长补贴渐近递减;再过几年,公租房也不能享受又不愿自动退出时,如果公租年限达到5年,申请者本人又愿意,政府允许买下80%产权,10年以后,再买下全部产权,最后带着房子退出,所有问题迎刃而解。

    据侯淅珉介绍,铜陵实际操作是将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等政策性住房并轨,统称为保障房。按照铜陵市城乡一体化改革的总体要求,住房保障向全市城乡户籍的中低收入家庭,向新就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引进人才等住房困难群体全面覆盖,实行一个门槛进入,统一轮候获得保障,彻底消除“夹心层”。保障房并轨后,打破原来收入、面积的限制,按照保障对象的家庭人口结构,分别供应不同户型的保障房,以适应不同家庭的基本居住需求。

    铜陵是全国最早实行租补分离、分类补贴的市,其做法是,保障对象按照同地段同类别市场租金租赁保障房,住房保障机构根据保障对象的收入水平发放相应的租金补贴。目前实行“9864”的租金补贴标准,即:给予低保家庭90%的租金补贴,给予低收入家庭80%的租金补贴,给予政府引进专业人才等7类特殊家庭60%的租金补贴,给予其他承租保障房的家庭40%的租金补贴。低收入家庭收入提高后,降低补贴;不再符合保障条件的,解除租赁合同,收回保障房;确因特殊情况暂时不能退出的,停止发放租金补贴。通过这种租金补贴的市场调节方式,形成有效的退出机制。

    目前,安徽全省正在不同程度推广“铜陵模式”。当然,安徽做法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但很有效,那就是让造假成本高于可能得到的利益,堵住可能产生“猫腻”的空间,变被动为主动,将政府行为上升至全民意志,退出难题因而也就不那么难解了。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上海:新出让土地应配建5%保障房
·江西:保障房建设不断扩大 为低收入家庭“圆梦”
·宜昌保障房建设速度加快
·陕西建成全国首个保障房信息平台
·住建部研究拓宽保障房资金渠道
·保障房进行时

·保障房进行时
·海南屯昌4年建设 1万余套保障房
·广州:4万套保障房过半已开工
·湖南:公积金支持保障房建设“扩容”
·上海将建保障房档案库 启动“黑名单”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