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江苏

理性警务下苏州公安民警向智慧型转变

2012-11-06 09:36:18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抓大案同时不忘查办涉民生小案不搞运动式执法多做基础性工作

    理性警务下苏州公安民警向智慧型转变

    如何协调处理专项行动和日常警务之间的关系?苏州公安的思路是,尽可能利用公安信息化成果实施现代打法,尽可能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事情,避免运动式执法。

    苏州警方将“11·29”特大跨国跨两岸电信诈骗案犯罪嫌疑人押解回国。

    在最近发生的一起盗窃案中,因担心犯罪嫌疑人销赃,江苏省昆山市公安局刑警大队连夜进行研判,第二天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并追回赃款赃物。

    昆山市公安局刑警大队大队长张刚坦言:“换作以前,对于这样一起普通的盗窃案,根本不会连夜研判。”

    随着理性警务理念的提出,苏州公安逐渐发生了质的变化,一支“儒警”队伍正在形成,理性理念已经渗透至苏州公安业务的每一个细节中。

    从大案到小案办案理念之变

    刑侦部门历来都是公安机关的拳头部门,是最能出成绩和亮点的部门。

    也正因为如此,过去刑侦部门常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大要案的侦办上,以致于没有精力顾及8类案件以外的案件。

    事实上,苏州的刑事案件中,盗窃案占8成以上。“这种案件,尤其是连续性作案,对百姓造成的损失和影响甚至超过命案。”苏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支队长段晴毅说。

    近年来,苏州市公安局发挥局长信箱、警营恳谈、民警论坛等交流平台作用,利用教育训练、政策制定、考核激励等多种方式,培养民警的理性精神和理性思维习惯。

    理性转型正是始于刑侦工作。在理性警务的背景下,为了改变围绕大案的工作模式,苏州公安加强了刑侦部门办案的民本意识。

    2006年从刑侦部门离开,又在2010年回归刑侦部门的段晴毅感受到的变化最为直接。

    据段晴毅介绍,随着苏州公安转型发展,刑侦部门组建了合成侦查警队,集成了刑侦、网侦、技侦、监侦等部门的力量,两级合成侦查警力主要打击民众最为关注的多发性侵财类案件(盗窃、两抢、诈骗等案件)。

    这样的转变让刑侦部门的破案率,同比去年增长了1.7%,“这是很大的增长。”段晴毅说。

    “对面广量大的民生案件,有了专门的部门在做。”段晴毅说,这并不意味着对大要案就有所松懈。相反,由于有了专门警队处理民生案件,刑侦部门处理大要案时更为从容了。

    从运动到常态专项打击之变

    数据显示,去年,苏州市违法犯罪警情较2008年下降27.2%,影响群众安全感最明显的命案、“两抢”案件分别下降25%、51.3%。  如何协调处理专项行动和日常警务之间的关系,是苏州公安在各专项行动的大潮中一直理性思考的问题。

    苏州公安的思路是,尽可能利用公安信息化成果实施现代打法,尽可能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事情,避免运动式执法。

    去年,公安部部署“清网行动”。在这场大规模的追逃行动中,不同于许多地方公安机关全警动员的模式,苏州市公安局所辖县区级公安局没有给基层所队下达硬性追逃指标,没有县区级公安局领导带队外出追逃。

    “我们把追逃与大情报、与社区和路面卡口盘查、与社区警务、与创意警务等日常警务工作机制结合起来,有效避免了重复投入、漫无目标满天飞的追逃局面。”段晴毅将这种机制称为“合成追逃”。

    压力并非没有。在“清网行动”中期,苏州公安在全省追逃排行榜上一直处于后段。

    “但到了后期,当其他地方的追逃率增长缓慢时,苏州公安的追逃率却稳步增长。”段晴毅说。

    “清网行动”结束后,苏州归案在逃人员入所关押率超过70%,并且在逃人员归案成本较10年前全国集中追逃降低了约40%。

    苏州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张跃进对《法制日报》记者说:“不单在‘清网行动’中,在‘打四黑除四害’、‘亮剑’、‘清剿火患’等专项行动中,我们坚持将专项行动与日常工作结合在一起,从目前来看,整体效果不错。”

    “专项行动不再是一阵风。”张跃进说,在专项行动中开发出的专项工作模块以及为了构建追逃长效机制正在开发的跨区域协作追逃平台,都可以一直使用下去,并有效服务于信息研判工作。

    从粗放到规范执法工作之变

    苏州市工业园区公安分局湖东派出所所长黄传云的桌子上放着一本厚厚的汇总文件,由59个工作规范和38个工作流程汇集而成,包括内务管理、社区管理、治安管理、勤务指挥等派出所的各个工作环节。

    “这是我们按照市局要求,借鉴企业管理经验,通过所内全体民警集思广益,用半年时间做成的电子书,发给所内每名民警。”黄传云说。

    执法活动是警务工作的主要内容,像湖东派出所这样规范执法的细节,在苏州警务工作中处处可见。

    谈到理性警务带来的转变时,段晴毅说,执法规范化建设早已在苏州全面铺开,理性警务正是其助推器。

    在整个理性的布局中,信息化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苏州公安要求,各类案件必进大平台、涉案嫌疑人必进办案区、涉案财物必进管理系统,借助信息化手段,固化执法办案流程,强化执法过程控制,推动执法办案的标准化和流程化,让一切执法流程变得清晰可见。

    要让执法活动有章可循,制度保障不可或缺。“我们相继制定了刑警支队执法规范标准体系、刑警办案指南、刑侦管辖案件的立案标准等规范性文件,指导民警进行执法办案。”苏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四大队大队长周其海说。

    今年7月1日,《苏州市警务辅助人员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这是全国第一部关于警务辅助人员管理的地方立法。

    据昆山市公安局警务辅助大队负责人张华介绍,昆山市公安局有将近7000人的警务辅助人员队伍。由于人员来源层次不一,而警务辅助人员又在几乎每个部门中承担越来越重要的任务,如何规范化辅助警察的工作亟待解决。

    当苏州公安全面推行“理性警务”理念时,张华组织了昆山这批警务辅助人员进行培训学习。

    今年9月,在昆山警务辅助大队组织的“变化”主题活动中,通过老中青三代辅警的讲述,张华感受到了一种明显的转变:警务辅助人员对职业不再茫然,同时也得到了尊重和平等的待遇。

    一组数字显示,苏州以全省13%的警力,承担着占全省40%的外来人口,60%的境外人员,22%的接处警量,三分之二的警卫工作量,警力与实有人口的配比不足万分之十。

    理性的警务分工便是苏州目前最实际的用警模式。苏州公安推出了“做优机关、做强专业队、做实派出所、做精社区警务”的“四做”警务策略。

    段晴毅介绍,此前派出所由于有办案指标的考核,所以都要办案,曾有派出所发现逃犯线索后为了完成办案指标,不及时上报专业队,自己展开侦查,但由于手法并不专业,所以打草惊蛇,使得逃犯再次逃脱。

    “‘四做’警务让机关、专业队、派出所的职能更为明晰,不必再交叉办案,减少了浪费。”段晴毅说。

    从动手到动脑工作理念之变

    去年,苏州工业园区一名打车的乘客醉酒后和出租车司机发生了口角,湖西派出所的一名民警接到报警后到现场处理,在了解清楚事件经过后,民警让醉酒乘客给了打车费就让其离开了。

    本以为案结事了,没想到报警司机心里窝火,认为民警处理太随意,此后便不断投诉,甚至到互联网上发帖。

    “其实民警在处理时完全按照接处警的要求和流程,执法并无错误。”苏州市工业园区公安局局长巴健说,为了分析原因,工业园区公安分局专门开会讨论,“我们认为民警在处理时应该更细致,要把醉酒乘客的信息详细记录下来”。

    张刚介绍说,昆山刑警大队每周都会召开中队长例会,其中一个永恒不变的内容便是办案一定要理性。

    追赃,一直都是刑警不愿意碰的难题。但如今,变化正在悄然出现。

    “以前抓捕前考虑最多的是抓到人就行,现在抓捕前不但要考虑怎样抓人,还要考虑赃物能不能追回。”张刚说。

    在9月发生的一起盗窃案中,昆山刑警在旅馆中抓到犯罪嫌疑人的同时,在房间里展开了细致搜索,终于在卫生间发现了受害人失窃的几十万元财物。

    据张刚介绍,昆山刑警至今追回了账款赃物价值800多万元,比前几年翻了好几倍。

    “目前,我们的民警已经从实干型向智慧型转变。同时,通过一段时间的推行,苏州全体公安民警已经对理性警务达成了初步共识。”张跃进说。

    效果正在逐渐显现。今年5月,江苏省公安厅曾对全省各市公安民警的人民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苏州公安的人民满意度居全省首位。(记者李恩树丁国锋)

[责任编辑:季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