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特殊人群

戒毒模式不断创新助“瘾君子”走向新生

2012-11-06 08:38:58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四川省劳教局党委书记、局长林蒙昌: 围墙之外也有我们的职责

    “围墙之外也有我们的职责。”

    走进四川省劳教局党委书记、局长林蒙昌的办公室,听他讲起这句话,令记者想起前一天在绵阳强制隔离戒毒所参观时见到的场景——高墙、大门、高栅、门卫、监控镜头、窗口、验证、换证,楼窗护栏。

    记者事先从介绍材料中了解到,两年前在四川全省推广的“常青藤戒毒模式”,实行“三期”戒治流程,即:脱毒期、康复期、巩固期,流程时间分别规定为1个月、9个月,直至解除强制戒毒日。

    另据详细介绍:戒毒人员在执行强制隔离戒毒一年以后,经诊断评估符合条件的,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可以提出提前解除强制隔离戒毒意见,并报强制隔离戒毒决定机关批准转为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期满前,经诊断评估,对于需要延长戒毒期限的戒毒人员,由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提出延长戒毒期限的意见,报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机关批准。强制隔离戒毒的期限最长可以延长一年。

    “在强戒所戒治一两年,很难达到终身戒断的目标。”林蒙昌坦率地说。

    尽管“常青藤戒毒模式”在各个戒治期有针对性地设置了相应的戒治内容;尽管戒毒流程的设置严格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有关戒毒的相关规定,努力“将戒毒目标、理论支撑、戒毒资源、戒毒矫治的内容以及与社会的衔接系统融汇在一起”,但如何真正提升戒毒效果和效率,绝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

    林蒙昌在介绍创新工作理念时,特别提及传统理念与当今理念的区别——传统理念注重强制性,侧重对违法行为的处罚,采用灌输式教育。当今突出以人为本,要求更多地从尊重人格的立场出发,体现人文关怀,注重把吸毒人员视为病人,帮助他们重建生活信心,珍爱生命和幸福,远离毒品。

    “来到强制隔离戒毒所的戒毒人员,十有八九被家人抛下不管。”林蒙昌说,戒毒工作人员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千方百计地帮助戒毒人员与家人重建亲情。与此关联紧密的另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动员全社会参与到“绿色家园回归”项目中来,为解决戒毒人员职业培训、过渡性安置、就业等一系列问题提供全方位的支持。虽然达到终身戒断目标很难,但我们要通过努力使他们的状况得到持续改善。

    “吸毒者来自社会,最终还要回归社会。”林蒙昌表示,“我们是把绿色家园回归计划作为创新工作的亮点,要给予重点推进的。”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湖南:戒毒所里重“矫心”
·湖南全国戒毒康复示范所3年免费收治自愿戒毒1831人
·湖南:进一步完善“大戒毒大矫治”工作体系
·全国监狱劳教(戒毒)场所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推进会召开
·深入扎实推进监狱劳教戒毒场所基层基础建设
·江西新余渝水:配备戒毒康复社工60余名

·江西新余渝水:配备戒毒康复社工60余名
·贵州:“无缝衔接”帮扶戒毒康复人员
·乌鲁木齐市首个戒毒人员安置帮教基地成立
·安徽"三分四期"模式建戒毒康复者和谐家园
·重庆探索戒毒工作新模式
·海南:“精神戒毒” 助吸毒者回归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