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试点传真> 西安

新城“十户联保”成为社会管理“平安药方”

2012-11-01 14:44:28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陕西日报 

    随着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深刻变化,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流动人口管理难度不断增加,社情民意复杂多样,多种矛盾纠纷凸显,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回应广大群众对社会管理创新的需求,成为亟待破解的一个难题。西安市新城区创新开展“十户联保”活动,探索出一条“联保互助、自我管理、四位一体、共建共享”的社会服务管理新模式。

    10月23日,天空飘着细雨,深秋寒风阵阵,在新城区西一路街道尚朴社区,第一片区的联保片长贾波正在和各联保小组长火热聊着小区最近的一些情况。见到记者,他介绍说:“我们这是个老家属院,有148户,出租户多,原来是社会治安‘重灾区’,发生过多起入室盗窃。现在开展‘十户联保,邻里守望’活动以后,再没有发生一起案件,社会治安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贾波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四栋楼10个单元,一个单元有18家住户,我们成立了10个联保小组,联保小组长负责联络、信息采集等工作,发动群众互帮互助、看家护院,如今邻里之间关系和睦,互相留心照应,社会治安当然好了。”

    “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服务和安全的期盼越来越高,新城区作为中心城区,一个社区多则上万人,少则五六千人,而一个社区也就十来个工作人员,光靠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区民警,是无法实现平安和谐的,也无法满足群众对社会服务管理的需求。”谈到“十户联保”的初衷,新城区委书记卢凯有他独到的见解:“必须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管理优势、服务优势,这是我们党的法宝,也是破解新时期社会管理难题的良药。”

    新城区按照“住户相邻、邻里守望”的原则,以十户左右为单位,成立一个联保小组,并由居民推选出联保小组长,负责邻里之间的日常联络,联保小组长多是一些老干部、老党员,他们热心公益事业,愿意发挥自己的余光余热。4—6个联保小组组成一个联保片区,5—8个联保片区填充一个网络,全区共组建联保片区2110个、联保小组19156个,覆盖827社区网络,基本形成了社区——网格——片区——联保小组四级网络。在每个网格内配备督导员、管理员、专管员、代理员、民情员和治安员共3385名,在全区构建起“四位一体、群众参与、多方联动”的社区管理服务体系。

    以“十户联保”为核心的社区管理服务体系建立以后,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理顺了管理体制,不仅自家的事有邻里互助,而且通过社区群众之间的相互关心、相互了解,让党委、政府及时掌握群众的各种需要、诉求和意愿,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新城区,干部和群众的联系更加紧密了,管事的人更多了,事情解决得也更快了。联保小组长有什么事就反映给片区专管员,专管员就会反映给相应的管理人员或者相应部门,事情很快就会解决。尚朴社区的联保小组长赵根学说:“上次路边有个塌陷,我反映给社区专管员,马上就有人来修理,像往常还不知该给哪反映呢。”

    新城区以“十户联保”为平台,不断深化社区服务管理内容,为群众提供精细化服务,制作“一书(倡议书)、两表(社区常住人口家庭情况登记表和社区流动人口登记表)、三牌(居民公约、片区网格图和联保组公示牌)、四卡(专管员、片长、联保组长和居民群众的连心卡)”,以相识为前提,以活动为依托,开展治安联保、纠纷联调、平安联宣、困难互帮、流动人口管理、构建百米安全单元等自助互助活动,不仅激发了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热情,更把服务做到了群众身边,满足了群众日益多元化的服务需求,实现了“政府推动、群众互助”管理模式。

    如今,“十户联保”已在新城区87个社区实现全覆盖,覆盖居民18.9万户57.4万人,分别占全区总户数的99.1%和总人口的99.5%。通过“十户联保”活动,把群众有序地组织在了一起,把有限警力与无限民力有效结合,治安防范触角延伸到千家万户,让邻里团结成了一个生活共同体,营造了“我为人人勤防范、人人为我保平安”的良好氛围,有力促进了全区治安形势进一步改观。活动自今年7月份开展以来,解决群众实际问题6754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2850起,发现处置安全隐患、治安案件590起,全区万人发案率、百户发案率均保持较低水平,“两抢”案件同比下降30%,入室盗窃案件同比下降12.5%,群众安全感显著提升。在“十一”双节期间,新城区依托“十户联保”,组织1.5名红袖章义务巡逻队,确保了新城广场、火车站周边等治安复杂地区的安全稳定。(记者:秦峰)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西安新城区检察院关联式检察建议主动介入社会管理
·西安市新城区十户联保邻里守望共创平安
·西安新城区创新社会管理服务群众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