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各地经验

山东莒县:“五室”打造服务民生新平台

2012-10-31 09:34:17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检察日报 

  检察长管锡露(左)走访慰问老党员。

  田间地头访民情。

  近年来,山东省莒县检察院不断强化群众工作意识,将群众工作作为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积极研究新机制,探索新方法,通过设立五个工作室形成联动机制,全力打造服务民生新平台。

  “邵明强工作室”示范引领群众工作

  2012年5月初,以党的十八大代表、全国模范检察官、莒县检察院技术科科长邵明强名字命名的“邵明强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这是莒县检察院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在群众工作方面的引领示范作用而推出的一大新举措。

  工作室由技术科全体干警和侦查监督、公诉、控申、民行等部门各指派一名干警参与,帮助当事人解决因法律问题引起的矛盾纠纷,并设立弱势群体救助金,对因伤致贫、因残致贫的案件当事人实行救助帮扶。工作室推行了一系列便民措施:“三到”便民服务,即对损伤严重、无法行走的被鉴定人到病床、到家庭、到现场进行鉴定,尽量避免伤者在搬运过程中的痛苦和麻烦;推行阳光鉴定“一告知三公开”制度,即每一名前来鉴定的当事人会在申请鉴定前接到一份《被鉴定人权利义务告知书》,在鉴定过程中将鉴定人的基本情况公开,检验过程公开,鉴定标准及鉴定结论公开,确保鉴定意见更加客观公正;推行司法救助服务制度,制定了《关于检察技术服务弱势群体的意见》,开展为弱势群体减免费用、开展法医咨询、协助处理由本院受理的与法医鉴定有关的轻微刑事案件、民事申诉案件的和解、调处、息诉、弱势群体救助等。

  今年5月31日,工作室启动了首例弱势群体救助,将因交通事故致残的莒县长岭镇后下庄村村民史某11岁的女儿、8岁的儿子作为救助对象,向其赠送了首次救助金3000元,并确定了“每年发送两次救助金,用于保障姐弟俩学习和生活,直至姐弟俩完成学业,长大成人”的长期救助方案。

  近年来,莒县检察院共上门鉴定服务230余人次,走遍了全县21处乡镇的200多个村庄,行程1万多公里,为90多个生活困难群众免除鉴定费用6万余元。

  “流动接访室”妥善解决群众诉求

  为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妥善解决群众诉求,莒县检察院从各业务科室抽调7名业务骨干组成“流动接访室”,派出接访车,巡回在全县21处乡镇、街道,通过推行“来访只需第一次”、下访巡访等方式送法下乡,为群众释疑解惑。

  “来访只需一次”,即上访人第一次到该院反映问题时,工作人员对不能当场答复的,记明来访人电话号码和住址,商定答复时间,届时登门答复。该机制有效解决了偏远山村来访人的出行难问题,深受来访人的欢迎。

  该县峤山镇柳某是“来访只需一次”信访承诺机制的一名服务对象。今年3月9日,柳某到该院反映王某有利用职权收受他人贿赂的行为,由于需要查证核实,工作人员无法当场答复,遂与柳某约定一个月内上门答复举报问题的处理情况,柳某将信将疑地走了。4月5日,流动接访室的工作人员驱车来到柳某家,向其回复了调查处理情况,柳某高兴地说:“上访真的只需要一次,你们说话算话,我信服!对你们的处理结果,我非常满意。走了这么多部门,就数你们的工作最认真、最负责。”后来,柳某成为该项机制的义务宣传员,乡亲们有个什么官司、邻里间有了什么纠纷,他都建议到检察院去咨询。

  “刑事和解室”宽严相济促和谐

  近日,一起轻伤害案件的双方当事人刘某和兰某先后将写有“公仆秉公办事,百姓以和为贵”、“体贴民心、秉公执法”的两面锦旗,送到莒县检察院,上演了“一起伤害案,双方送锦旗”的感人一幕。

  事情还得从莒县检察院的“刑事和解室”说起。为了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莒县检察院侦查、公诉两部门联合成立“刑事和解室”,为双方当事人营造和解的氛围与空间。和解工作中,两部门相互配合,前后衔接,尊重当事人双方意愿,坚持“罪刑相适应”原则,做到既准确追究犯罪,又尽量帮助被害人挽回经济损失,既注重被害人的精神损失与物质损失的恢复,同时又依法发挥不批捕、不起诉的职能作用,积极帮助当事人重新融入社会。

  今年以来,莒县检察院通过刑事和解为被害人落实民事赔偿款100余万元,对70余名犯罪情节轻微的初犯、偶犯、未成年犯作出了不捕不诉决定。

  “检察救助室”保障弱势群体利益

  “刑事被害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更需要社会的关爱。”莒县检察院检察长管锡露在去年年初召开的检察长办公会上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论证,检察救助室应运而生。

  为将救助工作落到实处,抓出实效,救助室组织专门人员对近几年该院所办案件中的被害人进行调查摸底,根据被害人家庭现状、受损害程度、获赔可能性等,为每位被害人建立救助工作档案,实行分级动态管理。

  虽然救助金的发放仪式已经过去半年多了,年过七旬的蒋某夫妇提起莒县检察院的“检察救助室”,至今仍心存感激。蒋某夫妇因其子死亡一事连续上访18年未果,2011年4月,蒋某夫妇来到莒县检察院。工作人员在接访过程中了解到,蒋某患有高血压、骨质增生,行动不便,其夫患忧郁症、甲状腺肿瘤,身体的病痛、高额的医疗费用、多年上访的压力,使两位老人心力交瘁。救助室在认真核查案情的基础上,将蒋某夫妇的情况向日照市检察院作了汇报,日照市检察院积极与日照市委政法委沟通,为蒋某夫妇申请了7万元救助金,如今两位老人结束了18年的上访奔波,在家安度晚年。

  “检民联系室”检力下沉接地气

  如何将检力沉下去,将执法公信力提上来,是基层检察院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一个重要命题。2012年年初,莒县县委组织开展“机关干部下基层”活动,莒县检察院抓住这一时机,依托机关党委设立“检民联系室”,选派3名党组成员和3名有群众工作经验的中层干部到5个村庄开展包村工作,立足检察职能,将法律监督的触角延伸到基层。

  该院从反贪、反渎、控申、预防等部门抽调业务骨干组成“万名干部下基层”检察服务队,以预防讲座、法治宣传、警示教育等方式,服务全县的包联共建工作。哪个乡镇或村庄有需求,一个电话,检察服务队就把法律宣传送到哪里。截至目前,服务队共开展预防讲座13场,流动警示教育13次,受理群众举报线索12件。

  莒县检察院67名党员干警还与5个包联村的69个联系户结对共建,每位干警都建立了“党情民情日记”,向联系户发放“检民联心卡”。今年“七一”前夕,干警分别到联系户进行走访慰问,让困难党员和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真正把服务工作做到了“街头、地头、炕头”。

  活动开展以来,干警共记录党情民情日记180余篇,接受群众法律咨询130余次。该院党组积极协调,为帮扶村解决了群众就医、供电、交通等难题,树立了检察机关在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贾富彬 王晓洁)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山东破产审判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山东从严治警十条铁规打造廉洁高效队伍
·山东加强纪律作风建设全力做好十八大安保工作
·山东东营滨海强化“小警务”助力十八大安保
·山东莱西“双十条”服务保障民生和经济发展
·山东济南历下网格化巡逻创建“零发案”地区

·山东济南历下网格化巡逻创建“零发案”地区
·山东青岛城阳“三个三”访出安全评出满意
·山东曲阜巡警“五查”工作法提高群众满意率
·山东青岛黄岛边防民警进渔区排查船舶
·山东德州创新警务夯实农村治安防控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