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专题

户籍制度改革:郑州的勇与谋

2012-10-30 17:08:19 http://www.chinapeace.gov.cn/ 来源:中国广播网 

    户籍制度改革:郑州的勇与谋(上)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经济发展需要释放人口潜力,户籍改革是首要关口。打破户籍界限,郑州勇破樊篱。“史上最宽松”的户籍改革风暴,影响至今。郑州全面放开户口,8个月又戛然而止,说明了什么?一次试验,一个样本,郑州户籍改革,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今天的郑州市区,真所谓“车水马龙”,5公里的路,开车堵上一个多小时也不奇怪。说起来令人惊讶,身为二线城市,郑州的车辆密度比北京还高。市中心的小学,一个班最多竟有90多名学生。

    这番兴旺景象,始于8年前,直接原因正是郑州的户籍改革。一夜之间,户口无条件放开,如同开闸放水,人口急速膨胀。

    郑州的户籍改革在全国并不是最早,但步子最大、胆子最大,因此轰动一时。郑州的勇气从何而来?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长刘道兴分析,动力来源于对“经济增长”的渴望。

    刘道兴:当时郑州的户籍人口只有166万,经济总量只占全省经济总量的16-17%。这与它作为全国最重要交通枢纽的地位都不相称,所以郑州自身迫切需要做大做强,它希望它的人口能够快速增长。

    还有一组数字也刺激着郑州。当时的中国正处在“低通胀、高增长”的黄金时期,但人口大省河南却没有收获“人口红利”,城镇化率不到30%,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排名倒数第二。作为省会城市,郑州的压力自然不小。

    刘道兴:一个城市就看它有没有人气,有没有生机和活力。人口越来越多地聚集到城里来,才能够分工、扩大规模,为二三产业发展提供人力基础。

    城市要发展,需要人进来,但户籍改革是个“老大难”,难在牵一发而动全身,难在各种利益盘根错节。改革的步子迈多大,牵动会多大,都不好预料。郑州户籍改革虽然是逼出来的,但显示的勇气和决心却令人刮目。全面放开户口,一步到位,在大中城市中,郑州是第一个。任何人只要在郑州有亲戚,又能提供住房证明,就可以成为新市民。而实际操作更显宽松,对声称来“投亲靠友的”,只要看不出是假材料,一律放进来。

    很快,郑州尝到了“一步到位”的甜头。8个月,市区人口猛增38万,一举超过200万。

    受益最大的是农民工。原籍河南濮阳的张先生,在这轮改革中成为第五千个新市民。他回忆,户口放开第二天,数以万计的打工者涌入郑州户籍办,黑压压挤满了人。在他看来,郑州户口意味着很多保障,最让他受惠的是孩子的教育。

    张先生:要说最大的受惠,还是教育。因为户口不在这,每年得交几千块借读费。如果户口过来了,什么费用都不要,跟城市里的小孩一模一样,都上了。

    有形的,无形的,积极效应一一显现:上下班高峰期,人潮涌动,人气增加;高楼拔地而起,售楼处排起了长队,房地产等行业被带动起来。改革当年,郑州市财政收入同比增长30%以上。横在城乡之间的樊篱,似乎瞬间被打破了。

    然而,“一步到位”的副作用也开始凸显,程度之大,出人意料。

    2004年秋季入学,郑州中小学生一下子增加了三分之二。说起当时的情景,郑州纬四路小学校长丁戈军仍然心有余悸。

    丁戈军:过去就是班上四五十个人,一下子弄了七八十人。

    财政、医疗、社保也同样受到了强烈冲击。细一算账,也是必然。如果按当时一个人需要公共投入8万元计算,新涌入38万新市民,需要增加投入近300亿元,而当年郑州市财政总收入只有110多亿元。财政缺口高达190亿。

    无奈之下,郑州户籍改革在推行了8个月后,突然宣布终止。

    今天看来,郑州的户籍改革更像一场“大跃进”,轰轰烈烈,无疾而终。事实上,在全国第一个全面放开户口的浙江奉化,直到今天仍然在坚持放开。但当时的郑州恐怕忽略了,奉化面积不及郑州的二十分之一,人口只有郑州的十分之一。奉化放开户口一次只进来2万人,公共资源跟得上,财政也可以承受。但郑州却一下涌进几十万人,不堪重负。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长刘道兴说,郑州用勇气和实践告诉了人们:短期内全面放开户口,对于大中城市来说,不适用。

    刘道兴:我们认识到一些东西,但我们发展阶段不到、财力不到的时候,我们不要空口许愿。这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不要急。

    郑州急切了些,结果证明了户籍改革不能“急”。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车伟认为,户籍改革是综合性的,只靠地方单方面试点,很难彻底。它还需要更深层次的地方中央分税制改革,来增加地方政府的承受力。

    张车伟:我国是采用分税制。从政府的收入来讲,中央政府拿的大头,地方政府拿的小头。而在公共服务支出的负担上,实际上是地方政府的。那么很多地方,如果人口要快速增长,可能就难以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

    深层次改革需要时间,眼前全面放开户口又遇现实问题,但是户籍制度藩篱不破,不利于社会公平,不利于改善民生,不利于改革成果的全民共享,不利于城镇化进程……。户籍改革势在必行,而现实的出路又在哪里?

    郑州之后,很多城市开始另辟蹊径。有的寻找折中的办法,改“户口本”为“居住证”,尝试破局;有的放眼长远,尝试“新型城镇化”之路,多渠道探索。而郑州,也在继续闯关,因为新的难题正在逼近,新的机遇转瞬即逝。(记者雷佳烨 韩志峰)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