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万留守儿童,如何保障他们的生活学习?作为湖北省外出务工人员集中地,襄阳市委、市政府对留守儿童颇为关心。记者近日从襄阳市综治办获悉,该市今年将新建200所留守儿童爱心服务站,至2016年要建成800所,服务全市留守儿童。
襄阳市是湖北省的劳务输出大市。据初步统计,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多达80万人,其中留守儿童占大多数。
针对留守儿童的不同家庭情况,襄阳市留守儿童爱心服务站共有三种模式:一是完全独立于学校和家庭的,类似于社会托管中心的模式,收费相对低廉,公益性较高;二是依托学校,建立老师与留守儿童的结对帮扶模式,优势在于不将留守儿童与其他孩子“区别化”,有利于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三是借助有一定经济实力且热心的退休老人,让他们用亲身经历教育留守在家的孩子们。
今年5月,襄阳市综治委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创新城乡留守人员服务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加强留守儿童爱心服务站建设。
“依托中小学和村委会,健全留守儿童爱心服务站,今年全市完成200个建设任务,到2016年达到800个。”8月底,襄阳召开全市留守人员服务管理工作推进会议,襄阳市委常委、政法委第一副书记、市公安局局长夏先禄提出明确要求。
夏先禄说,如何保障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保证他们健康成长,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命题,爱心服务站也不是“一个模子”,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效果良好。
孩子们的笑容是评价成效的标准
——探访襄阳留守儿童爱心公共服务站
今年6月的小学毕业照上,小向阳脸上带着甜美的笑……
在老师张欣家,小孟菲咧开嘴露出洁白的牙齿,笑了……
看到排名榜上儿子的名字旁有朵大红花,回家过中秋、国庆节的妈妈崔秀珍说,儿子笑的比过去多了……
为了留守儿童脸上那抹甜美的笑。这成了湖北省襄阳市加强和创新留守儿童服务和管理工作的核心。
“面对全市数十万的留守儿童,我们认为,评价我们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准,就是他们脸上的笑容多少、父母眼中的孩子是否在健康成长。”襄阳市委常委、政法委第一副书记、市公安局局长夏先禄说。
工作目标明确后,落实即成关键。“根据留守儿童家庭的不同特点,选择性创建村委会、学校、家庭三种不同类型的爱心服务站,保证让每一个留守孩子都能享受阳光雨露,是我们提出的落实办法。”襄阳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王全新说。
小梦菲笑得开心爽朗
穿着一件粉红色外套,8岁的小梦菲依偎在老师张欣的怀里。因是课间操场上,一群孩子将梦菲和张老师围在中间,你一言我一语说个不停。
可能是感觉自己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小梦菲脸上现出羞涩的表情。
“今天可能是见到你们,一时放不开。要是见了我女儿,那估计就又抱着她不让走了。”张欣告诉记者。
小梦菲是老河口市第二小学3年级的学生,家住该市光化街柳树湖村5组。张欣是该小学校长,小梦菲的“爱心妈妈”。聊起小梦菲,张欣语气中总有一种特别的关爱。“我与她的真正相识,是在一个飘着雨的秋日午后。”她说。
那天下午,张欣与学校其他3位老师一起到小梦菲家。迈进低矮的瓦房,张欣走进堂屋,映入眼帘的,是还铺在单人床上的凉席。
坐在堂屋跟小梦菲七十多岁的奶奶聊天,张欣听到了这个孩子的身世:因家庭境况不好,小梦菲出生之后,妈妈就离开了家,从此杳无音讯;爸爸为了养活这个家,常年在外打工,家中就剩下了小梦菲、奶奶和90岁生病在床的太婆婆。
“家访中,小梦菲下意识地拿出书包,要掏出作业来给我们看。我注意到,拿书包的那一瞬,她眼里含着泪。但这孩子,就是没说一句话。”张欣说,梦菲眼中的泪让自己决定作她的“爱心妈妈”。
在张欣的关心下,小梦菲渐渐变得开朗起来。张欣与大学放假回家的19岁女儿还邀请小梦菲到自己家里玩。一周下来,女儿和小梦菲已情同姐妹。
“刚到家里的前两天,小梦菲也只是抿着嘴笑,两天后,她第一次露出牙齿笑,之后,露牙笑的次数越来越多。”说起梦菲最大的改变,张欣认为是开心爽朗的笑。
目前,老河口市第二小学共有在校生718名,237名是留守儿童,其中132名是“双留守”(即父母均不在家)。现在,全校共有16名“爱心妈妈”,38名教职员工均为爱心志愿者,其中有14名爱心志愿者获得了心理咨询师资格。
“将学校作为爱心服务站的有效载体,优势在于全天候,借助老师们自身的优势资源,让留守儿童与其他孩子一起成长,这对孩子们的行为意识养成是有好处的。”老河口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龚洪涛说。
小云龙收住疯跑的心
提着两只猪蹄子,崔秀珍走进崔顺良家。
这已是崔秀珍第三次登门。前两次送钱、送粮,都被崔顺良婉言谢绝了。她说,无论如何,这次要把东西放下。
为啥子事儿?
“为了俺家娃子变好了呗!”崔秀珍说。
去年6月,家住襄阳市襄州区峪山镇的崔秀珍和丈夫同到山西务工。临走前,把11岁的云龙托付给爷爷和他姑姑照管。
“平时可能有些娇惯,爷爷视力不好,他嫌爷爷做的饭脏,不吃;就到姑姑家吃饭,他姑姑有次批评他不该浪费粮食,不高兴了,就又不愿去。”说起儿子过去的调皮,崔秀珍一脸无奈。
更让崔秀珍揪心的是,五年级期末考试,云龙的成绩考得很不好。升六年级的暑假,崔秀珍又接到他姑姑打的电话:云龙迷上了上网,经常在网吧不回家。
儿子眼瞅着管不住了,怎么办?崔秀珍说,这时想起了崔顺良大叔家的校外家庭辅导站,就让云龙的姑姑带他到崔大爷家。
“他刚来,还是‘不服管’,光我就去网吧‘捉’了他好几回。”69岁的崔顺良笑着对记者说,后来自己出了个招:让云龙在辅导站上吃住。这招一出,管住了小云龙“疯跑”的心。
从峪山镇供销社会计职位上退休后,崔顺良总想着要做点事。听说现在的留守娃儿们很难管,他就腾出自家的房子,在村委会的支持下,2008年初开办了“崔顺良校外家庭辅导站”。今年上半年,辅导站共有学生36名。参加辅导站的学生不用交任何费用,崔顺良用自己的退休工资和制作二胡卖的钱来补贴日常支出。
“目前,全镇共有像崔大爷这种家庭辅导站9个,均是由热心老人们开办,最大年龄的老人86岁,最小的60岁。”襄阳市襄州区峪山镇党委组织委员李秋金说。
襄州区综治办副主任杨明国说,留守儿童的服务和管理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些热心老人们恰恰拥有这方面的优势,两者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小向阳俩月变阳光了
“星星家园我的家/幼小心灵的归宿/如奔驰的列车/迎着温暖的彩光/奔向更加美妙的明天……”
一幅以庆祝“六一”儿童节为主题的彩笔画,张贴在襄阳市老河口市仙人渡镇星星家园一间书屋的墙上。彩笔画的主人,是今年6月刚刚小学毕业的小向阳。
在篇幅不大的彩笔画上,小向阳同学绘上了两个带翅膀的天使,一个是男孩儿,一个是女孩儿;还有一个点着生日蜡烛的四层蛋糕,一条象征喜庆的“龙”。
在画的空白处,小向阳“见缝插针”地写下了4句话,开头都是“星星家园我的家”,结尾则多是对美好明天的向往。
“那是今年‘六一’的时候,她画的。庆祝会上,她还表演节目,做演讲呢。”见记者盯着皮向阳的彩笔画出神,正在书屋内整理资料的辅导老师刘小平说。
刘小平是星星家园的两位辅导老师之一,从事教师工作有30多年,目前主要负责星星家园的数学辅导及组织孩子们开展文体娱乐活动。
说起小向阳,刘小平老师感觉最明显的变化是:一个不爱说话的孩子,到星星家园后开始变得“阳光”。
小向阳是仙人渡镇麻岗村人。父母都在外打工,爷爷也经常去本地的建筑工地上打短工,与小向阳和妹妹做伴的就只剩下了年逾六旬的奶奶。
在刘小平的记忆中,小向阳刚到星星家园时,很不爱说话,总是老师问一句她才答一句;在班上的成绩也是中等偏下。
“我当时问她,家里有没有什么困难。她说,就是很想爸爸妈妈。”刘小平说,通过家访了解到小向阳的家庭情况后,他对这个孩子下了大功夫,辅导不只是学习还有心理,每个月都要她给爸爸妈妈打电话或视频聊天。
在各位老师和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入园两个月后,小向阳开始主动与他人交谈,并敢于在众人面前主动表现——唱歌、演讲等。
母亲苏三一百个放心
国庆长假前,苏三从广州赶回老河口,见到分别已有半年的小儿子小超。
“我回来这几天,能感觉到他的变化:现在放学回家了,会主动拿出书包来做作业,不用我操心催他了;自己学会洗脸、洗澡、穿衣服了,自理能力比过去强多了。”虽然7岁的儿子因为成绩不好而留级,苏三脸上依然露出欣喜的笑。
小超出生在广州,并一直跟随在广州打工的双亲生活,直到2010年。当年,小超的父亲在工地上出事故不幸离世。
苏三在广州一家电子产品厂做工,整天要忙于工作;家庭出现变故后,小超19岁的哥哥也主动挑起家庭的重担,在广州务工。家人没有能力照顾时年5岁的小超,没办法,苏三只好将他带回老家:老河口市仙人渡镇。
星星家园就在苏三家旁边,几百米路。苏三知道,这个星星家园是可以寄宿的,吃饭、辅导、睡觉、看病都有人管,她放心地把小超托管在星星家园,并签了协议。
刚从广州回到老河口,小超有点不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身体时不时出现个头疼脑热的。
“平时工作很紧张,请个假回来一趟也不容易,有个小病,就多亏了(星星家园)这些老师们。”苏三说,有啥事都可以打电话与老师和园长沟通,将儿子托管在家园里,自己一百个放心。
记者了解到,星星家园目前共收住4岁至13岁的留守儿童128名,园里设置了宿舍、电教室、图书室、餐厅等。
老河口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市综治办主任辛天玺介绍说,仙人渡镇星星家园托管模式,是湖北省确定的首批4个农民工家属综合服务体系试点之一,旨在为全镇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学习、生活、娱乐、管理、监护等全方位家庭“保姆”服务,解除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目前,老河口市共建立了10个“星星家园”模式的留守儿童爱心服务站。(记者 胡新桥 见习记者 刘志月)
让留守花朵绚烂开放
刘志月
保障留守儿童合法权益,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老话题,全国各地经验层出不穷,其中包括建立各种“爱心服务站”。
建立留守儿童爱心服务站,不是襄阳首创,但确有扎扎实实的措施:不仅关心农村的,还有城市社区的;不仅调动政府部门、学校,还积极发动包括热心老人在内的各种社会力量加入;不仅辅导留守儿童的学习,还将生活和心理健康纳入关爱范围。这些措施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为了让这些留守的花儿也能在春天里绚烂地笑。
襄阳用三种模式的爱心服务站,服务和管理各种不同情况的留守儿童,这是一种为留守儿童及其家庭创造多个选择、为每一个孩子创造平等成长平台的举措。
为了留守花朵开得更绚烂,襄阳留守儿童爱心服务站模式值得继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