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试点传真> 合肥

“平安合肥”成为引资金字招牌

2012-10-26 09:51:28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今年上半年安徽省合肥市GDP增长13.5%,增幅高于全国5.7个百分点,居全国省会第三、中部省会第一。

    在总体经济形势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合肥市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成绩令人振奋。分析其中原因,除了一些经济因素外,合肥市认为“平安合肥”在优化投资环境、推动经济发展上功不可没。

    近年来,合肥市以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为契机,以“平安合肥”建设为依托,建设幸福合肥,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群众安全感持续高位提升。目前,合肥已连续16年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称号,连续两次捧回“长安杯”,在全国294个地级以上城市中,“社会公平”名列第一,“平安合肥”已经成为金字招牌,不久前合肥跻身“中国最佳投资城市”前三甲。

    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说,合肥城市竞争力的提升,“平安合肥”功不可没,平安就是生产力!它推动了制度设计完善、政府诚实守信,让投资者备感“政策”安全;市民素质不断提高,社会环境越来越和谐,让投资者备感“环境”安全。

    创新政务模式营造安全政策环境

    “合肥是内地项目投资最安全的城市之一!”香港中环投资集团安徽公司董事长余竹云感慨地说。如果没有制度与政府诚信的保证,安全又从何谈起?

    为了营造安全快捷的政务服务环境,合肥市在大力清理和精简行政审批的基础上,将重点放在政务服务实效上,通过流程再造,率先在全国开启行政服务标准化建设,打造了合肥政务服务规范、高效“深水港”,供企业安全投资“停靠”。

    作为国家级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合肥市行政服务中心把创新标准体系与创新服务方式、推进行政许可(审批)微观环节改革、服务绩效评估紧密结合,运用标准化的原理和方法,建立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标准体系。紧紧围绕服务行为、办事流程、管理和监督、评价和改进等重要环节,搭建起“以服务提供标准体系为核心,以服务保障标准体系和评价和改进标准体系”为支撑、覆盖行政许可(审批)服务全过程的标准体系框架。

    合肥市政府副秘书长、行政服务中心常务副主任朱达利告诉记者,该体系有通用基础标准44项,制定服务提供标准618项、服务保障标准26项、服务评价和改进标准12项、手册标准15项,共计715项。其特点就是,通过对全部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的办理流程进行梳理,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制度上升为标准,找出不同行政服务窗口的各类行政审批事项的共性和个性特点,创新性地把时间责任追溯矩阵流程引入行政许可(审批)办理流程,引入顾客满意度测评模型和指标体系,做到一切工作有标准,一切标准有程序,一切程序有监督,一切监督有考评,实现政务服务标准化用标准说话,按标准办事,有效规范了自由裁量权。

    据介绍,合肥市行政服务中心现有38个部门210名窗口工作人员在大厅集中办公,受理行政许可事项190项,非行政许可的审批事项50项,分别占市本级保留的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89.6%和58.8%。去年,受理各类行政许可(审批)事项323671件,办结率99%,即办率84.81%。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合肥:为环卫工人过节
·合肥:纪检监察助推社会管理创新
·安徽合肥铁警排查高铁隐患60处
·合肥创新青少年工作 少先队活在城乡社区里
·合肥创新社会管理续写辉煌
·合肥:“项目化”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合肥:“项目化”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两节期间 合肥紧抓校园安全工作
·合肥日报:古代儒学与当今法治
·创新社会管理 建设幸福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