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又苦又脏又累的检察法医岗位,十几年如一日,同事们称他为“铁人”;9800余起检验鉴定案件零投诉,当事人称他为“铁笔”;一个电话就上门,老百姓称他为“贴心人”,这就是人们对莒县人民检察院检察技术科科长、主治法医师邵明强的真切评价。他曾先后被授予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全国检察机关人民满意的检察干警”、“全国模范检察官”等荣誉称号。近日,在省第十次党代会上,邵明强被选举为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老百姓不容易,出了事更难。我一定尽全力多帮一点。”
莒县是一个人口过百万的农业大县,走进该县检察院司法鉴定中心作鉴定的群众大都来自农村。从小就生活在偏僻山村的邵明强,对农民群众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感情。
工作中,他给自己和同事们“约法三章”:一要长年坚守值班,尽量让来做鉴定的群众少跑腿;二要服务热情、周到,让他们感受到检察机关的爱民、为民之心;三要准确及时出具鉴定书,能当时出的,就当时出,能当天捎走的,绝不拖到第二天。
有限的职责,无限的服务。邵明强对一些伤势严重的被鉴定人的痛苦和不便深有感触,他向院里提出成立“流动法医鉴定室”,对损伤严重、无法行走的被鉴定人到病床、到家庭、到现场进行鉴定,尽量避免伤者在搬运过程中的痛苦和不便。院党组完全同意他的意见。之后,无论远近,损伤严重、行动不便的当事人只要打一个电话,他就会马上登门进行鉴定服务。近年来,邵明强为被鉴定人上门服务240余人次,深得好评。
“写鉴定的笔很重。一丝疏漏,对当事人就是一生的遗憾。”
2008年年初,受害人许某被人击打致腰椎骨折,案件移送到检察院后,邵明强进行了认真审查,并应犯罪嫌疑人要求,对受害人腰椎进行了复查、会诊,审查认定许某为轻伤。案件进入审判阶段后,在犯罪嫌疑人的要求下,县法院通过省高级人民法院技术室,委托省公安厅对这个意见进行复核。省厅组织专家对犯罪嫌疑人家属提供的伤者CT片进行会诊,认定腰椎骨折属于陈旧性损伤,不构成轻伤。
邵明强坚信自己的审查正确,遂逐级汇报至省检察院技术处,在省检察院技术处的支持下,在不到十天时间内,三次请省内知名专家组成专家组给予论证,最终认定了轻伤鉴定结论。
医学本身是一门细致、严密的学科,而法医关乎“法”和“医”,更是马虎不得,稍有差错就可能侵害当事人的切身利益,甚至给其造成终身遗憾。对此,邵明强始终坚持心系职责、心向法律。自1995年以来,他共办理各类检验鉴定案件近万起,未发生一起因检验鉴定不公、鉴定结论不准确等引发投诉、举报的事故,避免错捕错诉17人,有力地维护了司法公正。
铁笔源于清廉。他为自己立下“三不接”规矩:不接受吃请,不接受礼品,不接纳当事人进家。按照邵明强的“不成文”规矩,被鉴定人所送的现金、购物卡等,一律坚持当场退回,有些被鉴定人撇下就走的,邵明强就转给内勤,并立下一个规矩:不拿走礼品,就不给鉴定书。“工作再脏再苦总得有人干。人总要有一种信念和精神。”法医工作不仅要经常与血肉残肢和尸体打交道,还要经常“野外作业”。酷热难耐的夏天,尸体腐烂快,他经常在令人作呕的尸臭中解剖一具具尸体。每解剖完一具尸体,几天内口鼻中只有尸臭味,每次吃饭时,再香的饭菜也只能味同嚼蜡般的强咽下去。寒风刺骨的冬天,呆在冰天雪地里,拿解剖刀的手常常被冻得麻木难忍。10多年来,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邵明强办理了尸体检验1800多具。
有一次,某乡镇中学生魏某上学途中遭遇车祸身亡。肇事司机被移送起诉后,被害人家属来到检察院,控告司机有故意杀人嫌疑,要求开棺验尸。接受领导安排之后,邵明强当即赶赴现场。棺材挖出后,随着盖板的打开,围观的人们一哄而散,尸体已高度腐败,恶臭刺鼻。邵明强在坟地边稍作处理就投入解剖工作,刺鼻的恶臭一阵紧似一阵地袭来,胃里止不住一阵又一阵地翻腾,就这样,他强忍着从上午十点一直干到下午四点。尸体解剖完了,他浑身也像虚脱了一般,瘫坐在地上。“人总要有一种信念,总要有一种精神。为了这份神圣的职责,再苦再脏再累,我也心甘情愿。”邵明强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