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专题

李玫瑾:中国犯罪心理画像师

2012-10-24 15:23:43 http://www.chinapeace.gov.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代表简介】

    李玫瑾,女,1958年9月生,中共党员,现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犯罪心理研究专家,长期致力于犯罪心理的预防工作,曾对多起重大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进行犯罪心理调研,参与数十起疑难案件侦查心理分析。

    【先进事迹】

    “这个人动辄杀害全家,不留活口,一定与家庭生活隔绝已久;下手那么凶残,一定有犯罪前科……”这是李玫瑾对2003年流窜四省疯狂作案26起、杀死 67人的犯罪嫌疑人杨新海的一次犯罪心理画像,一步步将犯罪嫌疑人的特征范围缩小,最终警方将嫌疑人排查出来。经证实,嫌疑人的真实情况与她的分析基本一致。

    1982年,李玫瑾来到当时的中央人民公安学院 (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一手将几乎还处在空白的犯罪心理学学科建设起来,她一边学习专业知识,一边到基层公安机关实习。老刑警带着她在商场里抓贼,告诉她扒手的表情、眼神和走路姿势。李玫瑾觉得犯罪心理学研究很有意义也很有趣,从此她开始研究犯罪心理学。

    多年来,她参与多项评估研究和几十起案件的侦查破案。面对复杂的案情和线索,李玫瑾凭借自己深厚的学术功底、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清晰的分析思路,往往能够迅速冲破案件侦破的瓶颈,找准方向,协助相关部门侦破案件。这些分析大大缩小了警方的侦查范围,对侦查人员迅速破案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刑事案件的侦查过程中,李玫瑾面对血腥场面毫不畏惧,警界的很多铮铮铁汉对她竖起大拇指。

    一线民警将李玫瑾视为探案专家,而对于学生来说,她是一位坚守在平凡岗位上的大学教师。今年6月,李玫瑾又送走了一届毕业生,李玫瑾至今已经为公安教育事业辛勤耕耘了30年。学生们为她奉上了一本名为《采芝集》的画册,纪念她从教30周年。

    当一名教师是李玫瑾最初的梦想。在中国,研究犯罪心理学的人相对较少,李玫瑾注重将自己的研究所得传承下去。常年的努力和执著的坚守换来了普遍肯定。多年来,李玫瑾参与或主持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中国现阶段犯罪问题研究》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犯罪心理分析与画像在犯罪防控中的作用》,还主持过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和公安大学引智项目。近十年来,她先后出版了《犯罪心理学》教材和《犯罪心理研究》学术专著,翻译出版了《犯罪心理画像》《地理学的犯罪心理画像》两部专著。

    【代表感言】

    我对党的忠诚和热爱是不会改变的,我会寻找更多的机会为党做一些事情,从自己职业的角度、研究的角度以及对国家和人民有利的角度参与党的议事,提出自己的建议。

[责任编辑:陈晓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