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庐阳区以合肥市作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市为契机,紧紧围绕“提升发展品质、提高幸福指数”两条主线,狠抓“转型升级、管理创新”两大任务,坚持把群众需求作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出台了《庐阳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方案》,全面推进落实了23个重点项目,并在实践中结合庐阳实际,积极创新理念方法、平台载体和体制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受到了群众认可,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平安县(区)”荣誉称号。实现了综合实力大跨越,产业转型大升级,城市建设大提速,统筹城乡大发展,社会管理大创新,党建水平大提升,全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两新组织”建立工作“新机制”
庐阳区主动适应城市化进程发展的需要,围绕“强基固本、延伸领域、形成合力”的工作思路,从区域化的视角对基层党建工作进行统筹谋划、突出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以区域为主体,把区域内所有“两新”组织等纳入党建工作范畴,建立起统筹资源一起用、统筹党建一起抓、统筹工作一起推的联建共建新机制,使基层党的工作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每个角落、方方面面,形成了一批诸如财富广场楼宇党建、步行街行业党建、城隍庙市场党建等特色党建典型。2011年财富广场楼宇党委获全国、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逍遥津街道党工委获全省党建工作示范街道荣誉称号。
“特色民生”工程彰显“首善庐阳”
庐阳区把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解决发展中出现的各种民生新问题,不断拓展领域、提高标准,积极创新“自选动作”打造“特色民生工程”, 不断丰富“首善庐阳”的内涵。重点围绕推进教育公平、完善医疗服务、提供就业保障、统筹城乡发展,在全省实现“9个率先”,即:率先免除农村地区义务教育杂费,率先实施农村低保,率先启动城乡居民特困救助,率先取消城乡医疗救助病种限制,率先对城市“三无”人员、农村“五保户”实施门诊和住院费全额报销制度,率先对特困家庭进行医疗救助,率先实施城乡低保并轨,率先实行计生奖扶、特扶对象奖励标准翻一番,率先实现城市低保网网上申报。今年,庐阳区承担民生工程33项,总投入资金达2.17亿元。
“群众工作部”架起干群“连心桥”
去年以来,庐阳区主动适应形势变化积极推动群众工作创新,在全市率先组建区级群众工作部。区群众工作部与区信访局合署办公,整合区综治办、司法局、维稳办、公安分局等部门力量,依托新建500平方米的群众工作中心,拓展民情收集、法律服务、信访接待、应急处置等职能,构建“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的群众工作服务管理平台。同时,还建立了区群众工作中心与区行政服务中心和劳动就业保障中心的功能互助,以及与街镇群众工作站,居村群众工作室的工作联动,真正把区群众工作部建设成为社情民意收集中心、信访联合接待中心、矛盾纠纷化解中心、应急处置指挥中心和权益保障推进中心。
“街居体制”创出合肥“新模式”
去年初,庐阳区杏林街道在全市率先启动了街居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在机构设置、岗位配置、人员分流、社区调整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街道所属部门按职能归口设置为“一办四中心”。改革后街道机关人员由75人精简为48人,精简率36%,社区由7个整合为4个。今年3月份,庐阳区按照“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界限清晰、服务完善”的原则,对街道行政区划进行了新一轮调整,对社区进行了重新整合,并全面推行了街居管理体制改革,使得管理体制更加科学合理,居民生活办事更加方便。省民政厅将该区街居体制改革的做法,称之为合肥模式,作为全省街居改革的模式之一。
“多网合一”立体打造“数字庐阳”
庐阳区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以“数字庐阳”为目标,在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积极整合区直各部门和乡镇街道信息资源,建成了区级综合信息平台。平台包括工作内网和便民服务外网。工作内网作为基础性工作平台,依托全区70个社区(村)744个管理网格,将辖区所有的人、地、物、情、事、组织纳入信息采集和录入范围,做到“居不漏栋、栋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项不出错”。便民服务外网作为便民服务的应用性平台,主要建立区级、街道及社区的综合门户网站及便民服务信息系统。设置了“城市服务110”、“便民在线办事大厅”、“新市民服务”等相应模块,方便居民进入平台申报事务、反映问题、寻求帮助等。平台的建成不仅方便了群众,也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准确的依据,大大提升了社区管理服务质量和水平。
“驻所调解”开创全市先河
庐阳区杏林街道2010年底,在全市率先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驻公安派出所调解室,实现了“公调对接”。2011年4月杏林街道驻所调解室调解的一起车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通过了庐阳区人民法院司法确认,经省高院认定确认为全省首例。与此同时,全区各级还成立了教育、医疗、卫生、劳动争议、环境保护、物业管理等领域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12个。“三调联动”(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五调对接”(公调对接、诉调对接、检调对接、律调对接、援调对接)的大调解工作体系逐步形成。2012年1~8月,全区共调解矛盾纠纷2042件,调解成功2040件,成功率99.9%。
“专业巡逻”密织治安“防火墙”
庐阳区围绕平安建设的需要,不断加强社会治安辅助力量建设,于2010年组建了庐阳区专业治安巡逻大队,区财政每年投入工作保障经费1000多万元,由区综治办和公安分局共同管理和考核。专业治安巡逻大队现有队员416名,拥有近300平方米的专门办公场所,在工大北区建成了500平方米的战训基地,并建立了一整套考评、督查、值班报备等规章制度。大队成立以来,累计执行巡逻警务35000余次,还参与了城市整治、应急处置等重大行动100多次。庐阳区专业治安巡逻大队的成立,不仅填补了辖区治安巡逻的空白点,提高了街面小区小巷的见警率,还大大降低了淮河路步行街等复杂区域的发案率,增强了群众的安全感,成为维护全区安全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
“居安工程”撑起安居“保护伞”
庐阳区将“三无小区”综合治理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来抓,在全区实施了“三无小区”整治“居安工程”,着力完善小区配套基础,成立了专项工作整治领导组。2011 年投入1300多万元对全区74个“三无小区”统一修建了围墙、大门、值班室和停车棚,安装电子监控,落实了门岗和“4050”治安巡逻人员,彻底消除了治安管理盲区,让一个个“三无小区”变成了“平安小区”。今明两年,庐阳区将实施老旧小区整治大会战,对53个老旧小区进行彻底整治和改造,并选聘物业公司进行规范化管理,使所有老旧小区整治达到“设施完善、效果明显、群众满意”的目标。
“城市e站”亲情服务“新市民”
庐阳区高度重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新市民”理念,不断拓展公共服务领域,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增强“新市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三孝口街道迴龙桥社区作为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单位,想方设法挤出近千平方米的场地高标准打造了“城市生活e站”,设有家庭生活指导室、e智空间、小蜗牛爱心屋、社区小课堂、和睦小屋、悠悠吧六大功能区域,为社区居民和外来人口提供学习娱乐、子女教育、就业培训、法律咨询、心理疏导、医疗保健等服务,成为“新市民”的快乐之家。今年,庐阳区又在e站的基础上整合资源,在全区建设37个“老少活动家园”,进一步提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
基层建设推动综治工作迈上新台阶
庐阳区把综治基层基础建设作为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的重要举措,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强化组织领导,加强资源整合,狠抓工作机制,落实工作保障。在全市率先实现街镇综治工作中心全面达标的基础上,全力推进村(社区)综治工作站规范化建设,做到了制度、场所、人员、经费、考评、工作“六到位”。亳州路街道、杏林街道综治工作中心被评为全市“十佳综治工作中心”,三孝口街道杏花社区等10个社区综治工作站被评为全区“十佳综治工作站”。乡镇街道、社区(村)两级综治组织的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创新能力,进一步整合了基层综治资源,进一步拓展了平安创建领域,进一步维护了基层社会稳定。
“风险评估”成为经济建设“助推器”
去年以来,庐阳区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对区级重大决策、重大项目认真组织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通过评估将各类风险预防在前,找到了发展与稳定的结合点,找到了化解风险、协调推进工作的切入点,有效地从源头上预防化解社会矛盾,工作效果逐渐显现。阜阳北路高架桥项目不到2个月时间就拆迁房屋15.33万平方米,城隍庙和女人街仅用了8天时间就拆除了临街摊点598个,四里河片区城中村改造项目15天就拆除房屋面积15万平方米,不仅创造了“庐阳速度”,还最大限度地维护了群众利益,保持了社会稳定。“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一个让老百姓自己说了算的机制,既得到了群众认可,又赢得了民心,有效促进了社会和谐与经济发展。
“志愿者”成为靓丽“风景线”
庐阳区不断完善志愿者组织网络,加强志愿者注册登记管理,充实志愿者和志愿岗的服务力量,建立了区志愿者服务支队、镇街志愿者服务大队、社区志愿者服务站三级志愿者服务体系。“红袖标”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巾帼”妇女志愿者服务队、“银发无忧”助老助残志愿者服务队、“绿色卫士”环保志愿者服务队、“服务先锋”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小红帽”治保志愿者服务队等各类志愿者队伍常年深入各个社区开展各种志愿者活动,为孤寡老人、家庭困难人员、失业人员源源不断地送去温暖。通过搭建志愿者服务公益事业的平台,庐阳区的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现有注册志愿者38200人,志愿者队伍260支,为庐阳区的社会管理注入了新鲜力量,成为社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合肥:纪检监察助推社会管理创新
·合肥创新青少年工作 少先队活在城乡社区里
·合肥创新社会管理续写辉煌
·合肥:“项目化”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两节期间 合肥紧抓校园安全工作
·合肥日报:古代儒学与当今法治
·合肥日报:古代儒学与当今法治
·创新社会管理 建设幸福合肥
·保民生践行人本理念 合肥法律援助可自选律师
·安徽合肥:“点援制”创新法律援助形式
·合肥 “点援制”法律援助 受援人可以自主选择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