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口不断增加,对公安机关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山西省公安机关创新理念思路、完善体制机制、改进方法手段,不断提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质量和水平。晋城、太原、大同等地公安机关根据不同地域特点,在城市管理、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等方面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模式,丰富服务内容,赢得了广大流动人员的好评。
亲情化服务让外来人员感受温暖
为辖区流动人口提供免费房屋租赁中介服务;积极协调落实流动人口就业、社会保险等服务
“在互联网上搜索‘晋城房屋租赁中介网’,按照要求注册,即可录入房源信息和求租信息。家里没有电脑的,可以在我们警务室免费上网操作。”日前,晋城市下辇社区警务室民警段金芳对一名流动人员说。段金芳告诉记者,房主录入的租房信息和租户的求租信息都要经过民警的实地核实才予以发布,这确保了信息的真实性,保证了流动人口租房安全。
晋城市公安局局长郭齐鸣告诉记者:“利用中介网,我们为辖区流动人口提供免费房屋租赁中介服务,为房主提供免费的房源发布平台,再通过他们信息的录入掌握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情况,服务和管理相辅相成。”网站运行以来,晋城市公安局利用网站短信平台共发送防范宣传和预警提示短信70余万人次。目前网站总访问量已达40余万人次,居民个人注册使用网站人数达5万余人,而通过网站已成交的房屋租赁业务达6万次。
晋中、怀仁等市县公安机关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推出流动人口就业培训、法律援助、计生服务、社会保险、子女入学、驾驶证办理等多项服务。怀仁推出的“网上办证”,免费为外来务工人员就地照相、采集信息和审验检查,通过公安网传送至原籍公安机关,已为90余名外来务工人员办理了身份证。
“让流动人口更好地融入城市,归根到底还是要从制度上将流动人口纳入城市公共服务体系,解决好他们的市民待遇,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山西省公安厅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他们正加紧对流动人口居住证等制度的调研,积极推动流动人口在劳动就业、子女教育、技能培训、公共卫生、住房租购、社会保障等多方面待遇的解决落实。
精细化管理破解漏管失控难题
依托互联网实现信息采集社会化;“数字一卡通”服务管理矿区流动人口;新城区实行“捆绑式”管理
传统的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管理以民警下社区摸排、手工登记为主,外来人口登记率不高和人户不一致现象较为突出,失控漏管现象严重。为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山西省各级公安机关从流动人口就业、居住、社会活动等处着眼,采取精细化管理措施,不断织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网络。
晋城市公安机关依托互联网,建立晋城市房屋租赁中介网,整合社区物业、用工单位、出租房主三大资源,赋予其登记采集权限,实现信息采集社会化。同时,建立了以每名责任区民警为核心,社区治保干部、物业保安、“4050”人员、治安积极分子等各种综合治理力量管理队伍,分布在全市流动人口集中的96个大网格、864个中网格和4865个小网格中开展外来人员登记、暂住证办理等工作。
临汾市公安机关根据矿区外来务工人员数量多、流动大的实际,建立“数字一卡通”服务管理模式。矿区所有人员从就业申办登记开始,详细信息资料就被录入全省警务综合应用平台,从领取耗材、生产工具,到入井、升井等生产活动,有效解决超员下井、漏报人数等问题。目前,该模式已在临汾市12个产煤县区推广,并取得了今年1至7月矿区治安、刑事发案量下降50%以上的明显成效。
太原市公安机关针对城市拓展改造的新区,由小店分局率先推出了 “捆绑式”管理模式,即联合社区、物业等管理部门,把业主对水、电、暖等基本生活保障的需求与暂住人口登记办证和履行治安责任进行捆绑管理,将小区所有房主姓名录入系统中,在租住人员购买水电的同时,完成对暂住人口、租赁房屋的登记、核对。
据了解,在先期试点的基础上,下一步,全省公安机关将借鉴“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以信息管人、网格化管理、分层次分类型管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模式,推广应用全省流动人口综合信息服务管理系统,大力推行“统一组织管理、统一信息采集、统一提供服务、统一考核评估”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记者 李聪骏 胡建华 李吉莲)
·浙江苍南大渔边防派出所人性化管理流动人口
·厦门:信息采集器助力流动人口管理
·一二五团六清五掌握法管理流动人口
·网友建言重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 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答复
·云南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新规10月1日起施行
·《山东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法》即将实施
·《山东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法》即将实施
·广州桥南街破解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难题
·湖北省人大常委会二审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条例
·陕西出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法》
·重庆北碚政协吁:强化流动人口公共服务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