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党的十八大日益临近,安保工作已成为首都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对北京市委市政府来说,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口号、更是行动,是压力、更是动力。
事实上,从北京奥运到新中国成立60周年,从每年的两会到历次的国际会议,安保工作一直都是北京必须要经历的大考,北京为此积累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一整套具有首都特色的安保模式。而党的十八大作为一次举世瞩目、全民期盼的盛会,对安保工作有着更高、更具体的要求。
结合以往的经验,北京对十八大安保工作做了有针对性的安排和部署,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把十八大安保工作与首都人民对社会治安和社会管理的现实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把确保大会绝对安全、万无一失的政治效果与切实服务群众的社会效果结合起来,使十八大安保工作成为首都创新社会管理的一次实践,成为沟通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的一座桥梁,成为政府赢得民心的一次行动。
与世界上所有知名的国际化大都市一样,北京不可避免的也要受到各种“城市病”的困扰,无照占道经营、张贴乱发小广告、街头扒窃、娱乐场所鱼龙混杂、交通违法屡禁不止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影响了首都的形象和治安,也引起了人民群众不满。北京十八大的安保工作坚持以民意为导向破解治安难题,从人民群众反应强烈的治安和环境问题入手,根据民意调查梳理出治安突出问题和重点地区,进行全面的清理和整治,体现了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基本出发点,以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主动回应群众所需、所盼的价值取向,让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专项行动带来的好处和实效,从而打牢了维护稳定的民心基础。
流动人口是北京十八大安保工作无法回避的关键问题,对此,北京从主动服务入手,以最大限度地解决流动人口的现实困难来强化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把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完善服务中体现人文关怀,提高管理效能,努力做到人性化管理、均等化服务,增强在京人口的归属感、认同感,促进流动人口有序融入城市,融入社会生活。
做好十八大安保工作,排查化解矛盾,消除治安安全隐患,同样离不开对人的关心、关爱与关怀。无论是石景山区的“社区社情恳谈会”,还是门头沟区的“连民心恳谈室”,抑或是丰台区的“五诊法”,都体现出了化解基层矛盾从人的需要出发的原则,坚持维护人的利益,关注人的感受,解开人的心结。把人的工作做好了,人的情绪理顺了,治安和稳定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和根本的保障。
我们欣喜地看到,北京的十八大安保工作由于与人民群众的需要紧密结合,人民群众从中得到了利益、收到了实惠,安保工作才赢得了民心、赢得了支持。
·北京查获走私案值同比增长5倍
·北京西城建网站监督领导权力可短信举报滥权
·北京天安门等敏感地区十八大期间将增急救人员
·北京马家堡街道社区办起居民参与式研讨会
·北京老年志愿者教老年人使ATM
·北京消防局试射水枪誓师保卫十八大
·北京消防局试射水枪誓师保卫十八大
·北京单双号限行,可不可行
·北京“大民政”做足民政内涵促社会建设发展
·北京医改破茧——医药分开试点初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