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网线”却“信号”强劲
2012年8月初,辽宁省抚顺市抚顺县马圈子地区普降大雨,降雨量达到170毫米,大面积停电、部分地区通讯中断,全乡出现灾情。
危急时刻,有这样一批人,靠着一双脚、一张嘴挨家挨户把信息第一时间告知群众,在稳定人心的同时积极组织抢险救灾。洪灾后,马圈子地区没有发生一起人员伤亡、房屋倒塌情况,损失降至最低。
这些冲在前面的人,就是“片长”、“户长”,他们与村、乡(镇)、县共同构筑了服务百姓的“户联网”。
“网”聚村民打造“户联网”
“‘户联网’工程是抚顺县提出的一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新工程。”抚顺县委书记郑学伟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对“户联网”工程这样定位。
2012年初,抚顺县委制定出台了《关于在全县建设“户联网”工程的实施意见》,在各行政村采取按照居住地、产业等实际情况,划分户区和片区。每个户区一般不少于10户,以100户左右为一个片区,分别设置户长、片长,形成了户长抓农户、片长抓户长、村两委抓片长的工作格局,将农民“网”聚起来,让每名村民都在网络管理之中。
截至目前,抚顺县8个乡镇,有73个行政村开展了“户联网”工程,共有片长234人,户长1474人,新增党建队伍1808人。
通过“户联网”,党组织、党员和广大群众的联系更紧密,各项工作落实快,行动迅速,扎实有效。上马乡坎木村蔡吉兴说:“有了片长、户长,村干部的担子轻多了。以前安排一件事不是跑断腿,就是电话打上几十个、上百个,现在通过片长、户长逐级传达,迅速、准确,还到位,特别好。”
“网”住民心严选“领头人”
据抚顺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曲凤刚介绍,抚顺县的“户联网”工程将现有的县、乡(镇)、村三级组织体系延伸至片、户,形成县—乡(镇)—村—片—户五级社会管理网络体系,片长、户长成为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左膀右臂。
在“户联网”工作中,抚顺县遵循“谋好人、选好人、管好人、用好人”的原则,对片长、户长人选严格把关。
他们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从农民党员、村民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致富能手、复转军人、外出务工经商返乡农民、大学生村官、县乡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退休干部职工中择优推选片长、户长,并对他们履职能力进行素质培训,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片长、户长队伍。
据统计,在全县当选的1300余名片长户长中,党员占45%、村民代表占39%,三向培养对象及产业致富等先进典型占16%。
“网”出和谐创建“平安网”
“抚顺县充分利用‘户联网’工程,发挥片长户长矛盾调处作用,把邻里间、夫妻间的一些小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真正做到了‘身边事不出户区、小事不出片区、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抚顺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王云说。
救兵乡板城村村民张殿林与由佩臣因土地发生了纠纷,双方争执不下。片长李洪学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分别找双方谈话,并按照土地台账为他们重新丈量了土地,及时化解了矛盾,避免了事件升级。
海浪乡转山村一对夫妻吵架,丈夫酒后将一瓶农药拿出来,硬要妻子喝下去,妻子一气之下就要真喝。当地户长得知消息后,及时赶到,抢下农药,进行劝导,及时避免了恶性事件发生。
据了解,抚顺县公安局依托“户联网”建立起了“社会治安网格化管理”模式,将片长、户长聘任为“维稳中心户长”或“信息员”,深入推进“农村警务改革”工作,解决了以往宣传、信息沟通、矛盾排查等工作存在“死角”的问题,工作直接进村、入户、到人。
据统计,2012年上半年,抚顺县全县信访总量50件次,同比下降39%,无访村达98%,历史积案基本化解。命案发案率大幅下降,连获四届“省级平安县”荣誉称号。(记者 张国强)
·辽宁抚顺河东街道文艺搭桥唱响平安大戏
·辽宁抚顺:“户联网”构建县乡村片户五级农村社会管理模式
·今非昔比“莫地沟”——辽宁抚顺棚户区改造纪实
·辽宁抚顺以“五必原则”创新案例点评方式
·辽宁抚顺市举办一系列活动纪念雷锋牺牲50周年
·辽宁抚顺一违章在建桥梁坍塌
·辽宁抚顺一违章在建桥梁坍塌
·辽宁省抚顺市预防化解社会矛盾成效显著
·辽宁抚顺一违章在建桥梁坍塌
·辽宁台安多举措推进农村警务改革
·辽宁:一场秋雨公安微博借出37把雨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