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bak

吉林日报:把党支部建到群众家门口

2012-10-16 15:14:27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吉林日报 

长春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

把党支部建到群众家门口

  编者按:

  群众工作“靠谁做”,群众工作“做什么”,群众工作“怎么做”,怎样靠社会管理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

  近年来,长春市站在历史前台,总结以往工作经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美地解答这一系列直系群众生活的现实问题。

  省十次党代会提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加大力度、创新载体、强化基层、夯实基础,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在促发展、惠民生、增和谐、转作风中的积极作用。要把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进一步拓宽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渠道,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

  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高广滨要求,在全市建立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民生工作站为依托、党员干部为主体、整合利用资源为手段的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体系,按照“一个党支部联系一个困难户、一个失业户、一个上访户”的要求,深入开展“万户特困户结对救助”、“民生帮你办”、“一帮一”助学等服务民生活动。

  有好书记、有专职队伍、有标准场所、有固定经费、有成型的运行机制,服务型社区党组织建设在长春这片沃土上如火如荼。

  2012年是“基层组织建设年”,在不断完善和创新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中,长春市开拓创新、多措并举,通过党组织服务民生责任田和项目支书等创新之举,把党支部建到群众家门口,亲情上门服务,让党支部走进百姓生活中。

  党组织离群众更近了,群众与党组织更亲了。“人民公仆”、“为人民服务”在这个崭新的时代又有了全新的定义!

  “基层组织建设年”:深入推进“三有一化”

  组织建立14个民生服务大厦和6472个服务民生工作站,

  以点带面,长春市构建起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的有形平台,其功能涵盖了党建综合、行政审批、民事办理、公共服务、社会动员、维稳调解、效能监察、教育培训、惠民超市等民生服务的方方面面。

  一张张真诚的笑脸,一句句温馨的话语,一个个快速解决的难题,亲情化的服务让老百姓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党支部就在家门口。

  针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固本强基工程”实施构建“四个体系”;针对农村基层干部“素质提升工程”着力落实“三个计划”;针对农村党员“创业带富工程”全力抓好“三个项目”。长春市总结经验、开展创新性举措,有效落实推进“三有一化”建设,将基层组织建设推向新高潮。

  “三项工程”实施以来,长春市委常委会多次听取情况汇报,对扎实推进“三项工程”提出明确要求,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相继召开了“三项工程”推进会、工作调度会、专题汇报会、领导小组会等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三项工程”。一系列的决策部署在北国春城广袤的黑土地上,掀起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大高潮;层层举措有效地落实了“基层组织建设年”的新要求;累累硕果充分地实现了为群众办事的新跨越。

  同时,与“三项工程”紧密结合开展的还有“三帮扶”活动,这也是长春市在总结以往工作基础上形成的一项创新性举措,更是改善民生、推进“幸福长春”建设的重要抓手。

  基层党组织知民情、惠民生行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助春耕”行动,困难群众和困难党员大病救助行动,万名科技工作者进千村帮扶行动……长春市通过开展一个又一个创新型活动,认真有效地落实完成帮扶困难群众、帮扶困难党员、帮扶薄弱基层党组织的任务。同时为更好的深入推进“三帮扶”活动,长春市还有针对性的加强党员服务体系建设,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实行党内包保;对下岗失业的实行创业就业援助;对有创业能力缺乏资金的提供党内扶助资金……在利民惠民的同时,大大加强并活跃了基层党组织建设。

  天下之大,民生为最。长春市从群众反映最突出、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围绕“察民情、解民忧、传民声、聚民心”,在全国率先创建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体系,广泛开展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活动。

  民思我想、民求我应、民需我做、民困我帮

  长春市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工作业绩突出,社区建设更具有代表性,对于深入推进“三有一化”、落实“基层组织建设年”意义重大。

  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一声为民,责大过天。长春东站十委社区坚持以“筑牢堡垒创先进,服务民生争先锋”为主题,通过“依岗承诺”、“认岗承诺”、“履岗践诺”、“定期评诺”等办法,使党组织服务民生的惠民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让党支部和党员都“动”起来、“活”起来,进一步激发了基层党组织的活力,继2006年之后,再次被中组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东站十委配强配齐了社区党建专职队伍,“三有一化”建设资源共享、和谐共创的整体合力有效集聚。

  开创先河,集中服务受赞誉。相关领导来长视察,对长春市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专门对此做出批示:“长春的经验很好。”长春市一系列夯实基础、开拓创新的政策措施,有效落实了“基层组织建设年”要求,更有利于深入推进“三有一化”。在今后的发展中必将立足新起点,实现

  新跨越。

  党组织服务民生责任田:家门口的党支部

  百姓有矛盾直接化解在基层了,百姓有困难有需求有组织帮忙解决了,百姓的呼声心声放在心上了……在不断完善和创新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中,长春市“耕种”了1202块党组织服务民生责任田,幸福生活“种”出来了。

  科学划“田”,让服务无处不在。

  “责任田”以社区和村为基本单位,根据所辖范围、人口数量、集散程度等情况,以200至300户居民为标准进行划分,做到不漏一家单位、一户个体工商户和一名群众,让每一位老百姓都有处说话、有地可找,时时处处感受亲情服务,确保了辖区内每一寸土地都有人管理、每一户群众都有人服务,努力实现工作全覆盖。

  健全组织,让党员动起来,让党支部“活”起来。

  在合理划分“责任田”的同时,还同步建立了党支部,成员主要由退休老党员构成。田内有党员的自建党支部,有党员不足3名的联建党支部,还有没有党员的派驻党支部,形成“一块网格责任田+一个党支部”的组织架构。554块责任田党支部,100个派驻党支部,长春市绿园区的7000多名老党员中在责任田党支部中发挥作用的就有四、五千人,老党员焕发了青春,新党员也更有活力,全体党员都武装上阵,真正有了用武之地,党员行动,党支部活动,家门口的党支部真正实现了群众身边有党组织、党组织身边有群众的和谐局面。

  零距离服务团队,让责任田越办越好

  以责任田党支部为依托,长春充分整合区域内、外资源,在每块责任田内相应组建综合服务团队,广泛动员吸纳辖区民警、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辖区单位负责人、热心群众、在校大学生等加入服务团队,以团队人员的多样化满足群众需求的多元化。每一位服务团队的人员,都是社情民意的收集员、邻里纠纷的处理员、谋职就业的介绍员,心贴心的亲切服务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党组织就在身边,党组织就在眼前。

  “责任田+党支部+服务团队”,三力齐发,共同创建基层大组织服务民生新局面。

  在此基础上,为了让广大群众寻求服务有去处,健身娱乐有场所,绿园区还组织创建了太极拳协会、书法协会等文化团体132个;建立邻里互助社、应急保洁队等社会服务组织435个,为群众提供有偿、低偿和无偿服务6000余人次;开展邻里同乐会、趣味运动会、百家宴等活动230余场;打造文化楼道70个;建立25个“社区平安相伴”网络QQ群,发展会员5000多名。“民声”速递站、“服务民生110调度中心”、“五色光”养老服务体系……

  一个又一个惠民利民活动,精彩纷呈,既丰富了百姓生活,又温暖了百姓的心,和谐、稳定、愉快的社会环境和氛围在不知不觉中萦绕在百姓心头。

  “责任田”制度实施以来,全区各级党组织解决民生问题8600余件,化解矛盾416起,取得了明显成效。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环环相扣、无缝链接,管理无死角,服务零距离,人们的心更热了,人们与党组织的距离更近了,正是看到和感受到这些实实在在的服务和便利,人们才真切的相信,党支部就在家门口。

  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员;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只有党组织的根深深植入人们心中,群众这棵参天大树才能永葆枝繁叶茂。

  “项目支书”:带领周边群众共同致富

  什么是实实在在的好处,什么能真正改变群众生活状况,提高生活水平?长春市从最基层抓起,在落实“基层组织建设年”的基础上,通过实施“项目支书”等创新之举,带领周边群众共同致富,让老百姓真正过上好日子。

  以基层组织建设为基础,长春市开拓创新,用党支部敲响富民音,通过“项目支书”的创举将党支部建到群众家门口,带领群众致富创业。

  提高党支部建设水平,有一个好的“带头人”至关重要。基层稳不稳、村子富不富,关键看党组织书记强不强。

  为破解“没人干事”难题,长春市统一将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纳入县委组织部备案管理,重点选择能够带头领办创收致富项目、组织带领群众发展项目的党员担任村党组织书记,以企业家基本素质为要求,广泛吸纳龙头企业法人、种养大户、私营企业主、域外返乡成功人士等为培养对象,打造企业家式村党组织书记。同时落实基层党组织书记薪酬、养老保险、免费体检、政治“四个待遇”。

  带头人素质高了,扛起致富大旗带领人民走向新生活。

  长春市农安县以创先争优为动力,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努力打造具有农安特色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品牌。连续三年被吉林省委评为全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项工程”先进县,在2010年成为长春地区唯一的省级先进县;全县有基层党委55个,党总支398个,党支部2275个;党员32279名,其中农民党员16318名;党建基础实、政治生态好、经济发展快、创新能力强、工作干劲足……

  深厚坚实的基层党组织基础让农安县被中组部确定为基层组织建设年蹲点指导县份。在此指导下,农安县在全省率先启动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步步领先,步步典范。

  家庭年收入超过5万元、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的“项目书记”达95%以上,长春市视野开阔的“项目支书”,把科学的创业理念、先进的管理方法,带到了村域经济社会发展之中,整个长春市吹起了一股创业带富之风,仅农安县就有党员创业项目6543个,年纯收入2.37亿元,带动农户2万户。

  抓落实、全覆盖、求实效、受欢迎

  长春市始终把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纳入重点工作绩效考评体系,按照“抓落实、全覆盖、求实效、受欢迎”的工作要求,着力抓好“八项重要举措”,在农村,继续深入实施“三项工程”;在社区,选配一个好书记、打造一支专职队伍、建设一处标准场所;在非公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实现党的组织有形覆盖和党的工作有效覆盖;在机关,在事业及窗口单位,在中小学……长春市多措并举,使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任务实现责任到人、时间到天、考评到顶,形成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的基层组织建设框架。

  修村路、建温室、安路灯,修农民休闲广场……一项项利民举措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百姓从此富起来。

  有了好的火种,星星之火早已成燎原之势。目前,全省有致富项目的村党组织书记已达8452人,占总数的90.6%;家庭年收入超过5万元的“项目支书”达7588人,占总数的82.4%,带动近24万名农民创办致富项目,拉动这部分农民年户均增收11600多元,老百姓得到了实惠,真正富起来。

  “项目支书”的创举,让基层组织在建设发展和创业带富的道路上,真正实现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能力办事,幸福生活指日可待。(记者 王英 李爽 丁美佳)

[责任编辑:季上平]
相关报道

·吉林日报:大力推进依法治税
·吉林乾安千名党员干部下基层
·吉林白山强化乡镇街道工会建设
·吉林日报:用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引领民生发展
·吉林日报:恪尽兴党之责
·吉林:“贴心温暖”就在民警身边

·吉林:“贴心温暖”就在民警身边
·吉林梨树加强公众聚集场所专项检查
·吉林政法机关学新刑诉法 全面提升司法执法水平
·吉林向特困民警发放补助金
·吉林:确保十八大开幕前突出问题和隐患要彻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