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按照滥用职权罪起诉的,有时法院却判决玩忽职守罪,从而使严肃的法律适用问题变得争议不断,将食品监管领域的滥用职权与玩忽职守行为统称为食品监管渎职罪,避免了因为司法机关之间认识分歧而影响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的犯罪,从而有利于更为有效地、及时地查办该领域渎职犯罪,维护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
——最高人民检察院渎职侵权检察厅副厅长李忠诚
2011年,最高立法机关修改了刑法,随后司法机关确立了一项新罪名:“食品监管渎职罪”,然而,该项罪名设立以后,由于入罪门槛高,鲜有适用。近期,广东、河南等地相继有政府工作人员被以涉嫌食品监管渎职罪提起公诉,引发社会关注。最高人民检察院渎职侵权检察厅副厅长李忠诚对此发表如上看法。
“公平正义是司法的灵魂,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扩大司法公开、加强司法民主、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等都是司法改革的难点,白皮书对此一一作了阐述,这表明只有强化内外部监督,加强权力制约,才能防范司法不公,推动公平正义。”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陈卫东
10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中国首部司法改革白皮书。白皮书涵盖了中国几十年来司法体制改革的内容和方向,详细而具体。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陈卫东认为,白皮书的一大亮点是对中国如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出详细解答。
“每一项公共政策的脱胎换骨,都离不开监督的力量。公办养老院可通过网站及时公布轮候情况及入住人员信息,接受社会监督,确保公开、公平、公正。”
——广东省社科院人口与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郑梓桢
老龄化社会的来临,“老有所养”正成为越来越迫切的时代课题。近日,记者走访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多家养老院发现,原本接收三无老人、五保老人等弱势群体的公办养老院,因“物美价廉”成为“特权”老人争相享用的“蛋糕”。分好这块蛋糕,关系着广大老人的切身利益。如何防止公办养老院片面逐利,出现角色偏离,广东省社科院人口与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郑梓桢提出上述建议。
“遏制虚假广告,保障消费者的消费安全,工商部门首先要完善监管制度,加大对流通企业的监管力度。同时,质监部门对产品的生产环节也要加强监管。另外,广大消费者也应该养成维权的意识,坚决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俊海
近年来,形形色色的虚假违法广告登堂入室,不仅危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影响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近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宣布,为加强广告执法办案协调工作,进一步加大对虚假违法广告查处力度,总局将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和督办跨省广告违法案件的查处工作,直接或参与办理全国性重大违法虚假广告案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俊海对此发表如上看法。
“应从市场经济规律出发,改‘暗贴’为‘明补’,推动公共租赁房发展。适当提高租金标准。同时,考虑到资助无房户适度消费,可以实行个调税退税政策,即一方面提高公共租赁房的租金,另一方面对公共租赁房实行退税政策,使退税后的实际房租略低于或与现有房租持平。”
——上海市政协常委李世耀
公租房建设如何吸引民间、社会资本介入?政府如何从巨大建设资金压力下抽身,当好公租房的管理者?上海市政协常委李世耀在近日提交的一份“社情民意”中建议,不妨变“暗贴”为“明补”,推动公共租赁房消费。
·江苏句容:回归路上洒满法治阳光
·合肥日报:古代儒学与当今法治
·学习时报:更加注重发挥法治的重要作用
·全面提高社会管理法治化水平
·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主基调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主旋律
·江必新强调:提升诚信法治理念 确保两法贯彻实施
·江必新强调:提升诚信法治理念 确保两法贯彻实施
·最高法:切实提升程序法治理念
·为自主创新搭建法治保障平台
·司法公开透明彰显法治进步
·法治与社会管理创新论坛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