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专题

汽车文明需制度给力

2012-10-09 15:36:58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新闻晚报 

核心提示:刚过去的双节充满了关于车的话题,除了拥堵,我们还注意到这些镜头:遍地狼藉的道路和大打出手的抢道司机。

□施平

刚过去的双节充满了关于车的话题,除了拥堵,我们还注意到这些镜头:遍地狼藉的道路和大打出手的抢道司机。其实不文明的驾驶习惯在生活中已经司空见惯,只是到了节日拥挤的高速上被进一步集聚放大,这又反过来恶化了道路拥堵和积累了人们的负面情绪。因此公安部昨日发布的驾照新规更值得我们审视和期待执行后的效果。

本次新规包括新修订的 《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和为贯彻落实《校车安全管理条例》颁布的《关于修改〈机动车登记规定〉的决定》。早在今年6月,公安部就已经公开征集修改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意见,从最后出台的新规来看,听取了社会反响比较大的、现实问题比较集中的意见,总体上符合公众对从严管理驾照的期待,其中被媒体集中聚焦的包括:合理化修改驾照考试项目;从严防范毒驾;严处闯红灯、挡车牌等不文明驾车行为;发生致命车祸要倒追发照者责任;落实校车优先通行权;加强大中型客车和实习期驾驶员的管理和安全教育等等。

解读新规的用心不难看出,既从考证和发照这一源头上收紧对驾驶员安全意识的考核,同时通过提高扣分等措施来约束驾驶员自觉遵守交规。从交规执法部门的角度来看,以加强治理来促进文明驾驶,是值得肯定的行政作为。选择驾照作为治理的重点,也是给驾驶员一个明确的提醒,名片大小的一张证代表的不仅是驾校学习的合格证,更是把自己和别人的生命安全托付在上面的保证书。

当然安全教育和执法扣分只是手段,诸多文明驾驶习惯不可能一一列举在法规条文中。比如会车停车时相互谦让、不随手乱扔垃圾、过斑马线时礼让行人、在道路行驶中互帮互助,更重要的是对所有生命的敬畏感,这些意识和理念的形成,恐怕不只是几个月驾校学习和驾照考试所能固化的,更有待于整个社会文明的长期教化和孕育。

毫无疑问,无论驾照是不是更难考、各地政府是否会收紧车牌发放,我们正在迅速进入一个汽车社会。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机动车总保有量达2.33亿辆,汽车驾驶员达1.86亿人。汽车社会里的人际关系与社会节奏更复杂与快速,汽车成为人的精神与物质的延伸,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升级到汽车与汽车的关系,等量级迅速放大。汽车的问题也越来越频繁成为社会共同话题。倡导汽车文明,法律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在处理人与车、车与车、车与规则方面的关系时,更需要柔性、温和的行为方式,既有严密可靠的法制保障,又有周到和人性化的行政服务,才能引导汽车文明正确前行。

[责任编辑:张学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