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强“三种能力”,进一步提升民政干部素质
1.加强学习调研能力。针对民政工作业务性、政策性强的特点,进一步建立健全学习制度,通过定期组织征文、演讲等活动,营造浓厚氛围,引导干部职工树立“学习为本”、“终身学习”理念。同时,鼓励干部深入调研,撰写调研报告,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用相长,不断提高做好本职工作的实际本领。
2.加强依法行政能力。扎实推进政务公开,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促进全系统干部职工强化法制意识,依法、公正、平等对待民政对象。加强权力内控机制建设,督促党员干部在落实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大病救助、慈善救助、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等救助政策时,做到阳光操作,不徇私情。
3.加强服务群众能力。认真落实首问负责等制度,要求全系统干部职工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热情服务群众,切实避免“门难进、脸难看”的现象发生。严格实施责任追究,对损坏群众利益、伤害群众感情的人和事,及时进行问责处理,以铁的纪律提高干部职工为民意识。扎实开展“解放思想谋跨越、转变作风促提升”主题实践活动,促进干部职工不断改进作风,提升能力。
二、存在的问题
民政工作线长面广,社会期望值很高,现有的民政资源还不能完全满足群众的需求,工作还有很多不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民政部门面临的新课题、新挑战。如:在发展观念上还有差距,对解决民政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还存在思路不宽、观念不新、激情不足等问题;在发展水平上还有待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服务环境有待改善,重点难点工作还有待加强;在队伍建设上还有待加强,基层民政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不尽合理,人员流动性较大且年龄偏大,干部队伍能力素质参差不齐、学习培训不够系统。此外,财政投入比例仍然偏低,民政事业经费与民政对象保障资金仍然不足。
三、创新社会管理,推进民生保障工程的几点思考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实践中,民政部门要转变观念、夯实基础、整体协同、整合资源,围绕民生需求抓管理,“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稳定。
1.积极转变观念。在工作中基层干部要全力落实领导意图,也要研究群众诉求,既有上级领导意图,也有下面基层民意,上下结合。在日常管理上要维稳,也要维权,把政策执行好,保障群众的知情权;拓展意见反馈渠道,保障群众话语权;及时解决问题,保障群众诉求权。在事务处理上要化解矛盾,为民解困,也要公开、公正,全面的分析解决问题,防止急于脱身引发其它矛盾。在工作落实上要注重结果,也要讲究过程。
2.不断夯实基础。民政工作中基层政权建设所承担的村民自治和社区建设,是社会管理的第一道关口。民政部门要把社区管理作为社会管理的落脚点和社区个体成员参与社会活动的平台,加快“村改居”步伐,发挥基层群众组织的作用,提高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加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工作体系,把“为民”作为这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整个社会细胞健康发展。
3.加强资源整合。要搞好社会管理创新必须形成合力。如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就涉及城管、公安、卫生、民政等多个部门;城乡低保收入核查也要劳动、银行、房管、民政等相关部门配合;社会化养老服务需要财政、税务、土地、医疗卫生、民政等共同制订有关优惠政策,业务上给予指导、政策上予以扶持,建立起有利于养老服务发展的条件。此外,门牌号码都应该由民政、规划、住建等建立工作体系,保证地名、门牌与城市发展同步,让群众及时享有此项公共服务。
4.完善各项保障。在改进和拓展社会管理方法的过程中,必须加强领导,解决“部门牵头,牵不动”的问题;必须保证财政投入,特别是加大对农村、基层等社会基础保障的投入;必须建立工作机构、配备工作人员,解决无人办事的问题;必须出台具体政策,解决从制度上予以扶持的问题;必须整合资源,解决优势难互补,工作不兼容的问题。
(作者:李志友 婺城区民政局局长)
·浙江金华婺城消防大队设立便民服务大厅
·网络社会管理创新的江东实践:网上网下共谱和谐
·浙江金华:“动静结合”开展消防安全宣传
·浙江金华:警用地理信息系统让警方如虎添翼
·一拨110 一呼能百应 浙江推广社会应急联动“金华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