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地方要闻> 江苏

江苏扬州宝应县村村都有民间调解室

2012-09-28 09:34:47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刁人贵在自己的调解室门前。

  刁人贵为村民解答法律问题。

    院子中6块普法展板、堂屋里6摞半人高的报纸、门外院墙上刷写着“宣讲法律”大字标语,这是《法制日报》记者近日在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贾林村一个院子中看到的景象。

    这里是贾林村村民刁人贵的家。他在家中组建了在当地广负盛名的民间调解室——三和调解工作室。

    如今,像这样的民间调解室在扬州随处可见,大量矛盾纠纷被化解在基层,在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亲望亲好民望民安

    “和风细雨,推心置腹”,走进刁人贵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白墙上的这8个红字。而在他家堂屋的墙上,挂满了调解须知、调解流程等展板。一张四角方桌便是三和调解工作室的办公桌。桌上放着民调服务手记,老刁会将从报纸上看到的典型案例、法律法规、政策解读、调解方法、心得体会等等,统统写进服务手记里。服务手记中还详细记载着接受调解的各方当事人的陈述,这些都是老刁进行调解的重要依据。

    今年70岁的老刁曾担任过村支书、镇文化站站长,1999年退休后担任村老年协会会长。

    “担任老年协会会长时,我注意到一些村民法律意识淡薄,思想道德滑坡,尤其是歧视、虐待老人的现象时有发生,心里很不是滋味。”老刁说,村里大多数年轻人外出打工,留下许多空巢老人以及妇女儿童,当时不少人因为赡养纠纷找到他解决问题。

    2010年3月,老刁在报纸上看到个人调解工作室在宝应县逐步推开的消息,便带领4名老党员主动找到县司法局,希望在贾林村也成立这样的调解工作室。3月18日,三和调解工作室挂牌成立。

    “亲望亲好,民望民安。”老刁说,三和调解工作室主动无偿地承担起了调解任务。老刁带领着他的调解团队至今已经调解39起矛盾纠纷,成功了38起。在调解过程中,他们还总结出了降温法、分解法、开锁法、算账法等调解方法。老刁说,“通过参与调处矛盾纠纷,我感到很充实。”

    乡村调解遍地开花

    2007年8月,扬州市第一家个人调解室——周志奎调解工作室在宝应县跳江村挂牌成立。调解工作室由78岁的老党员、跳江村原治调主任周志奎负责。

    周志奎1983年从村干部岗位上退休后,就投身于乡村调解工作,成为远近闻名的“和谐使者”。当时,周志奎每年可以化解各类纠纷30多起。

    当宝应县司法局把挂牌成立调解工作室的想法和周志奎说了之后,双方一拍即合。宝应县司法局出资对周志奎家房屋进行了整修,辟出一间专门用于调解办公,帮他制作了调解制度、调解程序公告板,并送去了《新扬州人学法手册》、《江苏信访条例》、《农民法律知识读本》等书籍供村民们学习。

    去年8月6日,一位村民因种子问题找到周志奎。老周感到此事处理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群访,于是立即通知村干部一起做村民的工作。很快,受损的村民从经销商那里获得了应有的赔偿。

    据了解,像周志奎调解工作室、三和调解工作室这样的民间调解组织,在扬州已经越来越多。宝应县司法局副局长昌丽告诉记者,2007年,该县开始尝试建立个人调解组织,2009年这项工作在宝应县全面推开。

    “宝应县有287个行政村,当时要求每个村都有个人调解组织,人员以老教师、老党员、老模范、老法官、退休老干部为主。”昌丽说,目前宝应县已有302家个人调解工作室。

    大量纠纷解在基层

    宝应县司法局经常通过以会代训、集中讲课、分片交流等方式对个人调解工作室成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调解技能。新成立的个人调解工作室,从选拔、培训、考核等方面对人员进行严格把关,确保调解员的素质。

    在昌丽看来,个人调解工作室与村级调委会相比,更贴近群众,可以随时为群众排忧解难,也更有亲和力;调解员自愿服务,热心公益,也整合了社会资源。个人调解工作室的建立,顺应了民意,调动了一切积极因素。大量矛盾纠纷被消灭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全县26个月无恶性案件发生。

    “他们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昌丽说,这些老干部是最基层的法治宣传员和信息员,在调解纠纷过程中,同时进行了基层普法宣传。(文/图 记者 李恩树 见习记者 马钰朋)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江苏“扫黄打非”持续保持高压态势
·江苏宿迁警方破获制假售假案57起
·江苏启东:多举措彰显执法为民
·江苏如皋: 关爱民生大走访
·江苏海安: 构建民生服务新格局
·江苏:标本兼治危害民生民利犯罪

·江苏:标本兼治危害民生民利犯罪
·江苏泰州44名机关民警下基层
·江苏交巡警树“民生交通”理念助推服务管理变革
·江苏司法行政强化建设县乡一线“大调解”实战平台
·江苏泰州:推进信息化条件下的基层基础工作
·江苏南通两级法院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纪实